进琖 的标签存档

建窑的发掘(三)

建窑的发掘(三)

大路后门山发掘的四座龙窑遗址,其中两条龙窑的长度都达百米以上,现在还可以看到已经保护起来的一座龙窑沿坡而上,长达135.6米,宽1-2.35米,其规模可居中国古代龙窑之榜首。 由此可见当时建窑的窑炉建筑、烧窑技术、维系工艺水平之高。…
建窑的发掘(一)

建窑的发掘(一)

我国自上世纪 50年代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对福建省建阳地区曾多次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发现了在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的宋代古窑址群,采集到刻有“绍兴十二”字样的匣钵残片,为建窑生产年代提供了实物证据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厦门…
建窑的考古发掘(一)

建窑的考古发掘(一)

1960年10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县(现建阳市)文化馆等单位联合在芦花坪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1977年5-7月间,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县(现建阳市)文化馆等单位联合在芦花坪窑址…
跨越千年话建窑(一)

跨越千年话建窑(一)

地处福建北部的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池中 村一带,在方圆2公里、面积几十万平方米的丘陵地带,自中晚唐起,开始筑窑烧造以碗、碟为主的粗青瓷;五代以后,烧造以黑、褐釉为主的茶碗。 北宋时期仁宗庆历间,福建人蔡襄接任福建路转运使,在当时的“御…
一文让您读懂建盏

一文让您读懂建盏

什么是柴烧、电烧?什么是釉上结晶釉下结晶? 玩建盏却不知道建盏术语怎么行!本文盘点几个建盏术语并解析,一文读懂建盏术语! 建窑系窑口  建窑系窑口是指宋代模仿建窑风格烧制黑釉盏的窑口,与水吉窑口不用,但是建窑系窑口所烧的宋代建盏也有…
建盏底款

建盏底款

“供御”款为宋代建盏进贡宫廷用此款,一种为手工剔刻,一种为带有阳文反体文字符号的垫圈印刻。在芦花坪窑址、大路后门窑址、营长乾窑址都有发现带此款的底足,或者是带有阳文反体文字符号的垫圈。此款发现量较多,说明当时烧制带有此款的黑釉产品产…
孙福昆:建盏在“芦花坪”

孙福昆:建盏在“芦花坪”

在孙福昆的办公室里,他一边用自己烧造的建盏茶器给我们泡茶,一边讲着创业时的旧事。“这3年,已经记不清烧了多少窑,一笔笔资金的投入换回的是一窑又一窑的残次品孙福昆,到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就只剩下我孙福昆自己了。”坐在茶桌前的孙福昆,一身…
建窑建盏的生产工具

建窑建盏的生产工具

建窑建盏的生产工具,可分为烧窑工具和 生产工具两种。 烧窑工具有匣钵、垫饼、托座和实心垫柱等数种。匣钵有直壁尖底型如“漏斗状 ”,斜壁尖底和敞口、底稍平三种。 垫饼出土数量最多,形状呈圆形或半圆形 ,大小分为三种,均由黏土制成。垫饼…
建窑建盏特点

建窑建盏特点

建窑建盏概括有以下特点: 1、建窑产品类别,大型敞口碗为数不多,中、小型敞口碗数量也并不多。过去文献记载认为碗都是撇口。曹昭《格古要论》谓:“古建窑,其碗盏都是撇口 ,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有的博物馆陈列说明书说:“建窑…
建窑窑场性质

建窑窑场性质

建窑本来是江南地区一处民窑,因北宋时代风尚和审美趣味,造就了其成为中国古代瓷业史上一代名窑,并烧制了带有“供御”、“进琖”字样的专供宋代宫廷使用的主要用于斗茶的黑釉盏建盏。为此,有学者认为:“建窑的历史地位应定位在宋代官窑(御窑)上…
建盏烧造情况

建盏烧造情况

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建窑在晚唐、五代创烧时期烧造青瓷,器型以碗为主。至五代末宋代初烧制黑瓷,由于宋代盛行饮茶、斗茶的风尚,加上北宋末年的徽宗皇帝赵佶身先士卒,常与臣属斗茶,其示范效应影响了整个在社会风尚,于是建窑开始创烧丰富多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