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窑遗址现状与自然环境

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图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营长乾等处,分布在后井村、池中村一带,建盏建窑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清乾隆本《大清一统志》卷二三七载:“福建建宁府,土产兔毫盏。《方舆胜览》:出瓯宁之水吉镇。”窑址周围的群山是武夷山的支脉,林木茂盛、瓷土矿丰富,为建窑瓷器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从上游武夷山脉由北向南流经这里的南浦溪,环绕窑址向下游的建溪流淌,之后继续南流,到南平市与富屯溪、沙溪汇合,并汇入闽江流入大海,这也是闽北古代水陆交通的主要水路,为当时的瓷器产品通过水路运输、外销提供了保障。建盏窑址的西边相邻古时官道,也畅通了瓷器产品的陆路运输。建阳古时属于建州,即现在的建瓯。建瓯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正式建县,因此最初被称为建安。吴永安三年(206)升置为建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始于建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 明清后恢复为府制。清光绪五年(1879)洪亮吉撰《乾隆府厅县图志》卷三十九载:“福建建宁府成,土贡,兔毫盏管县七: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 民国二年(1913),将当时的建安和瓯宁两个县合并建县,并从两处地名中各取一字命名为建安县,隶属建安道管辖,道址设在南平。民国十七年(1928)建瓯改为县政府,直属省管辖。1949年以后,在建瓯设立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水吉、松溪、政和、邵武、光泽九县。1950年3月,又改为建瓯行政专员公署。同年4月,署址移设至建阳。 建窑建盏窑址所处的水吉镇位于建阳市东部中心,在南浦溪的中游,海拔142米。东部漳坊镇,西以尤岭童游镇衔接。南与小湖镇毗邻,北连回龙乡。土地面积273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5-19摄氏度之间,气候春暖夏秋爽,热盛于寒。后井村、池中村群山环抱,溪水清清,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