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窑发展脉络(一)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大体可以勾勒出建窑历史发展的脉络 。

晚唐五代时期,是建窑的初创阶段。遗存分布于庵尾山、芦花坪、牛皮仑三处,规模不大,以烧制青釉器为主,酱釉器次之。

青釉器胎骨一般呈灰色或灰白色,瓷土淘洗不够精细,胎体中含颗粒杂质较多,表面手感较为粗糙,有的形成焙烧后的裂隙。釉色呈青绿、青黄 、青灰或黄褐色,施釉采用蘸沾法,釉水普遍不到器物底部,腹下部及足部多见露胎。

一部分瓷器釉层比较匀薄,烧成火候较高胎釉结合紧密,呈现玻璃质感较强或滋润莹亮的色彩,是成功的标准釉色;

相当一部分瓷器釉层厚薄不匀,烧成火候 偏低胎釉结合松脆,釉水往往呈垂流现象而且容易剥落。

器型有盘口壶、双耳罐、碗、碟、盏、执壶、盒、碾船等。

酱油器的胎骨呈灰色,釉层略厚,发色灰暗并多见流釉现象,有时釉层中闪现出青绿的色彩,但尚未达到宋代建盏的兔毫纹窑变效果。釉色呈将褐色,器型主要是罐类 。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