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不得不说的宋代供御款建盏,看完你就知道!

建盏“供御”款代表帝王御用茶器,也象征建盏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室。然而建盏的“供御”之路何时开始,又是何时结束?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从历史文献做出推测。

底款是建盏鉴藏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少盏友也曾来图咨询。建盏“供御”的开始

宋哲宗元佑七年,苏轼曾赋诗《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叙写的是宋哲宗赐茶给大臣们的情景。其中有两句诗文:“病贪赐茗浮铜叶,老怯香泉滟宝樽”“铜叶”乃茶盏也。故可知此时所用茶器乃“铜叶”而非建盏。

元佑八年,哲宗亲政,他是个励精图治,抱负远大的皇帝,亲政之后。政治上进行变革实行元丰新法。军事上,终止与西夏边界谈判,采取进驻宝寨,开拓疆土的战略,迫使西夏求和。至公元1100年,哲宗取得了政治,军事成就,想必无暇顾及茶事,更不会为茶事之精细而更改宫廷所用的茶盏。可大致推测,在宋哲宗时期,建盏并未进入宫廷。

公元1100年,宋哲宗逝世,宋徽宗赵佶继位,之后著书《大观茶论》,见有关于建盏的记载,可见此时建盏“供御”才正式出现。建盏“供御”地位动摇

一般我们讲,建窑兴于宋、衰于元、止于明。进入元代,饮茶风尚的改变,建盏和点茶法迅速衰落,乃至明代茶人已不知“何谓点茶”。而若说起建盏在宋代宫廷的“供御”地位,事实上在南宋就已发生动摇。

徽钦二帝被俘、宋室南渡之际,宋王朝风雨飘摇,地方战火四起,整个社会动荡混乱。建窑所在的建州地区就发生多起叛乱:高宗建炎元年军校张员起兵作乱、建炎二年州卒叶侬之叛、建炎四年御营前军校杨勍起兵并焚烧建州城、绍兴二年范汝起义。

由于政府颠沛流亡、战火不止,建窑历经了一次覆灭与再生,烧造与岁贡也一度陷入停滞。与此同时,高宗也屡次停止北苑贡茶的进贡,直到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才恢复徽宗时的盛况。此后一直到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北苑贡茶一直沿袭高宗时的规模,然而建茶的评价在南北宋之间已有降落,逐渐回归碧色茶的审美标淮。南宋后期,陈鹄《耆旧续闻》载道:“今自头纲贡茶之外,次纲者味亦不甚良,不若正焙茶之真者已带微绿为佳。近日士大夫多重安国茶,以此遗朝贵,而夸茶不为重矣。……今诸郡产茶去处,上品者亦多碧色,又不可以概论。”

日本荣西禅师两次入宋(1168年、1187-1191年),传回日本的也都是绿色茶汤,可见一般民间、寺院,使用的多半是绿色末茶。与茶色“尚白”转为“尚绿”的同时,建盏作为“供御”的地位也开始变化。

尽管南宋时期,建盏在宋宫廷地位有所下降,但“供御”和“進琖”底款的建盏仍在烧造、进贡入宫。另外,建盏在民间的地位也未受影响,宋文人依然在诗词不断提及、赞赏建盏。哪怕是到了南宋末期《茶具图赞》,审安老人仍将建盏作为茶盏的标准制式。学者根据宋徽宗《大观茶录》、南宋程大昌《演繁露》等资料,推测建窑烧制 “供御 ”、“進琖”款建盏的鼎盛期,主要在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到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年间 。

《宣和遗事》记载:“(徽宗政和二年)夏四月,燕召蔡京入内赐宴……又以惠山泉(产于无锡)、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产于建安县吉苑里[今建瓯]的北苑贡茶中一种),赐蔡京饮之”。说明徽宗时期,建窑兔毫盏已进贡宫廷。「供御」款建盏的发掘

清末民初,建窑窑址发掘出底足刻印有“供御 ”、“進琖”字样的兔毫盏实物。 1935年,在上海海关任职的美国人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James Marshall Plumer)到水吉调查建窑遗址,带走大量标本, 1972年,日本出光美术馆根据普拉玛所持资料出版《Temmoku. A Study of the Ware of Chien(天目.建窑瓷考察)》一书,书中即有“供御”底款的照片。

普拉玛氏的研究令建盏初次在西方文化圈扬名,可惜民国时期,当局无力研究建窑遗址。建国后,终于有专业考古队开始考察建窑遗址。1960年水吉卢花坪窑址发掘出的大量带供御等款识的实物标本,进一步证实宋代建窑曾烧制过宫廷御用的茶盏。「供御」款盏的价值

带贡品款识的建盏必然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与研究收藏价值,不过并不意味着有贡品底款的盏就一定比无款盏更加珍贵。

建盏烧制过程中偶然性很大,不易控制烧造结果。而贡品类款识又是根据朝廷需要事先打上去的,烧成后品质参差不齐,进贡时必然挑选其中精品,其余未达进贡标准的盏则命运不一,多数被销毁。所以带有贡品底款的建盏品相也波动较大,鉴藏时不可一概而论。

日本奉为国宝的四只建盏(三只曜变天目、一只油滴盏)都没有底款,但不妨碍它们的艺术与收藏价值(当然,若这些精美特别的盏有底款,也不太可能完整地流入民间进而流入日本)。

不过釉面、器型相似的宋盏,有贡品底款者价值高于无款是肯定的,差价高者可达20倍。「供御」款的真面目究竟是?

有不少新入门的盏友对底款很有兴趣,但却疑惑 “供御”款为何样子变来变去?好像有看起来端正、有书法功底的,也有字形没什么章法的。

其实风格多变就是宋代 “供御”款建盏的特征之一。现存的“供御”款盏,款识多为镌刻,每个工匠刻出来的定然有所不同(相同点是使用楷体)。而 “進琖”款多为模印,风格就不会有太显著的变化。而如下这片“供御”款鹧鸪斑瓷片,刻字的间架结构较散,无甚章法,大约工匠没什么文化。按照古时候士农工商的分野,工匠中识字习书的比例应该不高,出现这类“供御”款并不奇怪。

不拘一格的 “供御”款对藏家来说有些“任性”,难怪新手容易产生疑惑。各位看官不妨鉴赏以下标本/整器,感受下不同的镌刻风格。多为瓷片,整器比较少,市面上的实物比例则更为悬殊。很可能是因为带供御底款的残次品按规定不能流入民间(御用记号的物品平民使用是违制的),多被砸碎销毁导致。

虽然刻字水平有上下,不过古时候的匠人刻字时没什么束缚,下笔都果断干脆。今人新刻意在模仿,刀法多有拘束。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