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建盏,土火相遇,艺术结合

一把茶盏,诞于崇文抑武时代,不染尘风的素净。玄空生色,黑青落盏。一种寂静、沉着的玄色,避开尘世浮华的招惹,气韵深穆晕染心事,千古皓月泛黑过往,生性的孤傲,将隔世的寂寞深藏。天色,玄青,恍如旷世久远的一道明艳,划开亘古际空的沉默。一片玄青,星笼烟寒,迎着一幕夜空。云月总相依,陶釉两不离,持一颗坚定的初心,携炽热之焰,将你的美妙,绾成建州黑瓷的情结。 一、陶土的魅力

在建阳市水吉镇的芦花坪附近,有一处古代龙窑遗址。龙窑依着武夷山脉而建,像一条巨龙,身长130余米,“龙头”高翘望着苍天,“龙尾”低伏,紧贴地面。从窑里挖出的泥土,干燥而金黄,带着“火”的颜色;那刚出土的瓷片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建盏来自陶土与矿釉,似乎为了赶赴一场前世的约定,完成一次生命的燃烧。铸铁成钢,寒梅吐香。即便是一把普普通通的陶土,只要敢于锻造,勇于磨练,甘受熬煎,就可以升华自己。一次炼狱,或许就是一次涅槃。感谢火。有了火的锤炼,陶土有了筋骨;有了火的修饰,釉面有了皮肤。纵然哪一天,她可能被碾成碎片,但经由炼狱、涅槃、磨练、熬煎也生而无憾。  在建阳的水吉镇,在建盏的制作作坊,陶土与水糅合的制胚工序。因为水的融入,陶土黏合紧密而不松软,釉水粘稠而不随意,这便具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更有了水的灵性。因此也感谢水。别拒绝水,上善若水。拥有火的炽烈,也无妨藏有水的温柔。水性至柔,柔极至刚。正如钢刀淬火,唯有水火相济,阴阳相调,才赢来钢的坚韧与锋利。建盏因为水的融合,才那么坚韧而柔媚,附有火的朗笑、水的潺潺。二、窑火的艺术

上古时期,女娲因为大地的冷清而感到孤寂,灵机一动,用陶土仿照自己制作了“人”,进而创造了人类社会。近千年前,一个败家子赵佶成就了建窑。人与盏共同作为来自陶土与矿釉的奇迹和杰作,带来无限生机与趣味。没有人类,地球将会黯然失色;没有建盏,茶桌上也将减少几许美感。“一枝草一点露”,一棵小草因为一滴露水的眷顾,会化作生存的机会与条件。生命既然活在世界上,就有存在的理由,以及继续存在的条件与关怀,最终化为奇迹。纵然不过陶土,可能生长庄稼,也能化身如盏,建盏是修炼得道的境界。  “玉不琢,不成器。”在每一把建盏上,都流动着建盏艺人的灵魂,让人仿佛看见他们和高人悟道,听到他们在松风中歌唱,以及陶土的呢喃,火的舞蹈,水的笑逐。那专注的手拉出一个个胎体,宛如待嫁的闺女。釉在胎体上游走,或浅或厚,犹如在给待嫁的闺女穿上美丽的嫁衣。整个过程一气合成,洋溢着无限的意蕴。 凝视着一把把待烧的建盏,其实就是凝视生命,因为她们很快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是由远古而来的迟缓的脚步。 宋(960—1279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宋朝,“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繁华而开放。尽管宋朝最终的没落,让不少感叹它的孱弱,但它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依旧散发着璀璨的光辉。 有人戏称,宋人可比我们会玩多了: 早上,已有定制化的牙刷可供选择; 中午不想做饭,就可以点个外卖偷个懒; 下午,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蹴鞠或打场高尔夫,累了就到酒肆,喝上一口小酒解解乏; 待到华灯初上之时,一起点茶赋词,别提有多惬意了。 三、将生活转化为艺术那时宵禁已除,人们相聚汴河虹桥边的茶馆,一起观看“斗茶”,夺魁者还可获得茶馆的奖励。 经过唐的发展,宋的茶文化已经十分发达,点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斗茶”更是上升为与琴棋书画诗酒一般的风雅之事。 宋代点茶文化的空前鼎盛,得益于当时政治经济的空前繁荣,物质文明的发展让宋人开始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茶,从神农尝百草到以茶代酒,渐渐走下神坛,成为与酒齐名的大众饮品。  好茶配好器,“斗茶”在宋的兴起,也催生了宋代第一茶器——建盏的诞生。“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说得便是连宋徽宗都为其背书的黑釉瓷。 自斗茶之风吹起,300年间,建阳窑火日夜不断,这款精于人工成于天意的茶器,将宋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完满的融合在一起,并在后来的时间里不断改善,从普通茶器成长为皇室贡品,成就了它的巅峰。  “宋王朝三百年,建阳数十条龙窑,不灭的窑火,只烧出了4只曜变”,这种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奇迹,如此绚烂且难以复制,才引得今人为之折服。 让我们惊奇的是,这种令人惊叹的技术其原材料却质朴非凡,在建阳本地随处可见。四、最质朴的材质,邂逅最巅峰的工艺

01 尽人事听天命建盏从成坯到烧制成功,所选取的材料均来自当地,且随处可见。如此质朴的材料,如何能创造出巅峰的工艺品呢?这就要归功于匠人们超凡的技艺了。  建盏是土与火的艺术,三百年间,先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建盏的探寻。经历多代研讨,器型和釉料的配比才开始形成稳定的模式。这还远远不够,除了“土”,火的掌控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驯服”火,先人们选取“龙窑”烧制建盏。窑口依坡而建,便于热量的传导,升温快。

龙窑一般身长五六十米,装烧面积大,但由于烧制技术难度过高,成品率基本只有10%。02 水吉窑——世界之最如今,在建阳的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和营长乾等处依旧有宋时龙窑遗存。其中水吉镇后井村的水吉窑是国内已知最长的龙窑,长达135.6米,同样也是世界之最。 这里的窑口创烧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元代趋于衰落以至停烧。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始烧黑瓷,两宋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著名的黑瓷的生产基地和建窑系黑瓷的命名窑场。

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这座与问山错过两次的龙窑终于呈现我们面前:发红的土层上,匣钵与垫片随处可见。 曾经如巨龙一般盘踞在山坡上的伟岸建筑,早已失落在时间的长河中,只剩下断壁残垣仍在坚韧的诉说着千年前的荣耀。  03 能“驯服”火的智慧即使在深土下掩埋千年,水吉窑的雄伟依旧震撼人心。残存的窑址上,还是能够清晰的看出宋时龙窑的规制: 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依山坡倾斜建造成一长隧道形窑炉。窑头预热室已不在,只剩下长长窑身。横断面积以窑头最小,这样便于烧窑开始时热量集中,利于燃烧,中部最大,窑尾大于窑头而小于中部,窑尾有沟。

这样规制让窑本身发挥烟囱的作用,使窑在接近零压状态下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且由于燃烧段逐渐后移,有效利用了烟气热量和产品热量,使热损失降低,提高窑温。 宋时的窑室有拱顶,成弧形,两侧上部或窑顶有多排直径约0.15米的投柴孔,窑身两侧有两个窑门。全窑结构简单,建筑费用较低,不需尺寸严格的拱砖。 龙窑作业时,在窑室内码装坯体后,将所有窑门封闭。先烧窑头,由前向后依次投柴,逐排烧成,烧成温度最高达1300℃。  如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窑砖上烧化的痕迹,经时光打磨,腐而不朽。  问山本次冬烧所在的贵溪堂龙窑就是按照宋窑窑址图纸成功复建的,它长36米,窑室内宽1.5米,高1.8米,如巨龙俯卧。仿古龙窑法以柴火为燃料,龙窑两侧柴火熊熊,很有气魄。  以最质朴的材料,在不断“驯服”土与火的过程中,磨砺自身技艺,最终造就巅峰之作。这种智慧正是源自宋人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对藏礼于器的升华。五、让应往之物,去应去之处

有人说,造物如塑人,它们都要经历的多重历练,最终才能成“物”。建盏兴盛于两宋,300年窑火不断,至元衰落断烧。600年后的今天,它才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但时光漫漫,我们仅能从前人的只言片语和窑址遗存上,揣摩大宋第一茶器曾有的风华。那么,此时,它是否还能被称之为“物”? 现今的饮茶习惯让人感叹建盏已无用武之地,但其深邃的内涵和建盏文化推广者的不断努力,让它注定不会被世人遗忘。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