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你应该知道的故事!
每一件藏品的面世,
背后都折射出一种新兴的文化。
而建盏,充满着未知与奇趣的一面,
此篇,为你梳理关于建盏背后的故事 一、两宋时期,备受推崇的“第一茶器”中国的茶与茶具的搭配是茶文化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中国有句名言“美食不如美器”,宋人饮茶讲究色彩对比反差,即黑釉茶具配白茶,黑白分明。 宋代的茶盏有五色,黑、青、青白、酱、白,宋代茶色尚白,因此黑釉茶盏最受斗茶影响者的喜爱。而建盏又是黑釉茶盏中最受欢迎的茶具,《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绞如兔毫,其坯微厚,预火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在宋朝君主、高官的带领下,宋代人酷爱点茶、斗茶,高朋满座之时,除以诗文唱和之外,常以斗茶为乐,斗茶首选茶器,就是建盏。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与同僚章岷(浦城人)斗茶时有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浦城县,福建省南平市辖县,宋属建州,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与建阳、武夷山、浙江龙泉毗邻。在浦城北郊仙阳镇发掘的猫耳弄山商代窑群,含迄今为止所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龙窑。 建州北苑,是宋代贡茶产地,为了给天子进贡最好的茶品,必先比试茶的质量。在实用之余,斗茶亦发展成茶客之间的娱乐项目,风靡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紫玉瓯指建盏,斗茶除茶的品质外,还讲究水质、器皿、手法的优劣。如无好器,难点好茶。 建盏成为宋代最受推崇的茶器,离不开它的艺术性、功能性、稀缺性。 艺术上,它将黑釉瓷的装饰艺术发挥到极致,以自然的高铁胎釉,烧成变幻莫测的结晶斑纹,功能上,它保温效果好,造型稳重简洁,且精品万中无一。
蔡襄对建盏的评价是“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建盏的成功,其他窑口的产品是无法复制的! 而惊才绝艳的艺术家兼不称职皇帝宋徽宗同志在所作《大观茶论》中则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好的茶盏,就应该是建窑兔毫盏的样子。 他还在《宫词》中赞道:“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意为以兔毫盏饮建溪茶饼,能令美人陶醉。 《宣和(徽宗年号)遗事》记载
“夏四月,燕蔡京内苑,辅臣、亲王皆与。……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饮之。”亦可以证明当时建盏已经作为御用茶具。 皇帝之外,还有许多建盏的粉丝。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诗中赞: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陆游被贬至武夷时,时常接触建盏,他也对建盏十分欣赏,于诗《闲中》赞其:
“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盏虽小,却足以汇聚茶香。
建盏不仅是御用茶器,也是国民茶器。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贵族名士到贩夫走卒,都将建盏作为茶具的首选。建盏的第一世,是天之骄子的一世。但这样的辉煌,为何在如今的中国,似乎看不到太多影子? 有道是物极必反,盛必虑衰,赵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文化的高峰(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是最高峰);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但赵宋也是建国之始,就对前朝(唐)的领土继承不完整,埋下种种隐患的一朝。 北宋亡于靖康,南宋亡于崖山,家国之恨,尚且意难平,何况一个茶碗? 呜呼哀哉!曾经风靡全宋的第一茶器,在南宋灭亡后不到2个世纪,就从“天下谁人不识君”沦为残片碎瓦。反而是日本人依然求之若渴,将其奉为至宝。该沉船长34米,宽11米,重200吨,由8个船舱组成,船上出水大量宋元时期陶瓷器(含数十只建盏)。 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有8件是中国瓷器,8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盏,含3件曜变盏,1件油滴盏。 这些国宝级建盏,都是宋代流传到日本,之后被当权者、贵族、僧侣悉心保存,传承至今的。日方把古时中国流入日本的舶来品称为“唐物”。 从数量上看,光是建窑一个窑口的瓷器,就占了日本国宝瓷器的28.5%,更是占了日本国宝瓷器中“唐物”的半壁江山。可见宋代的“中国制造”,在外国看来,是质量的保证,是珍宝的代名词。而建盏,则是“唐物天目”中的佼佼者。
二、近现代的重生
虽然明初朱元璋废除点茶之后,建盏沉寂多年。但它的艺术价值,不因点茶的兴废而转移。作为瓷器本身,依然令人惊艳。 1935年,美国人詹姆士·普拉玛受到日本的影响,寻找到他们惊为天人的黑釉茶碗的故乡——水吉镇。 普拉玛氏将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后,在欧洲、美国都引起轰动。可惜当时民国政府自顾不暇,并未对建窑采取相关措施。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