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建盏,不同人有不同视角。有人觉得建盏本身就很美,如黄庭坚词云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有人觉得建盏在使用的时候很美,如欧阳修诗云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其实两种说法都对。建盏器物之美的巧妙就在于每一处线条,都将装饰性与实用性高度统一不增不减,恰如其分而它的釉色之美,亦离不开线条。那么,各种器型的线条美都体现在哪?器型之美始于线条
建盏虽然是注重釉装饰多于胎装饰的茶器。 但器型依然是建盏品质、美感的重要体现。 建盏器型看似简单,实则洗练,呈含蓄之美,优雅之姿,兼饮茶之用。 线条构成平面,平面构成空间,空间制造留白。 宋代建盏的每个器型都有独特的「曲线」,让人一眼辨别的同时,也感受到每种器型不同的美感。束口——稳重典雅
束口之名来自于盏沿近处一圈浅收的凹槽。 这条束口线和深腹、上薄下厚的造型方式都是为了方便点茶之用,为建窑独创,也是建窑的代表器型。
整体看来,建窑束口盏阔口窄足,收放有致,虚实相辅,颇具韵味。 而建窑束口盏鲜明的个性,也让日本直接将它的器型称为「天目型」,纷纷模仿。 现代人也非常钟爱束口这一器型,仿宋盏的工艺师都一定会做。不过光是束口线的难度就很大,表面上只是一条线,其实是一个立体的结构。 如果拉坯的时候没掌握好,束口线和口沿、盏壁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美感就打折扣。撇口——舒展匀停
撇口盏的线条像一位穿着大摆裙在转圈的美人。 比束口还阔的开口,有助于散热,又不失婉转优雅。敞口——直率阔朗
敞口与撇口看起来较为相似,区别是敞口线条笔直,撇口口沿外撇。 敞口盏因倒扣时形似斗笠,故称斗笠盏。 直来直往的腰线和较浅的腹部,让人想到武侠剧中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的豪侠。宋代很多窑口都喜爱烧制这种器型,说明很受民众欢迎。 建窑施半釉、偶带垂釉的率性风格与斗笠的线条搭配,更显飒爽之气。敛口——浑圆小巧
敛口盏在宋代多为10cm口径以下的小器型, 这个大小到今天恰好适合如今的饮茶习惯,因此拥趸亦甚众。建盏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
目前的研究认为,建窑兴起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衰于元代。 建窑的代表作品是黑釉茶盏。中国烧制黑釉瓷器的历史不短。但长期以来,黑釉瓷并未受到国人的特别钟爱。直到建窑建盏的出现,将黑釉瓷的生产工艺推向了历史高峰。 建窑黑釉瓷,无论是胎釉还是造型,都在宋代形成空前的影响。在中国科技史、陶瓷史和茶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盏的特点是什么?
(1)建盏的釉从颜色上分,属于黑釉,从釉色表现上分,属于结晶釉,从烧成温度上分,属于高温釉。 (2)建盏的胎土和釉料,含铁量都很高。胎体常呈灰黑色,被称为“铁胎”。最为特别的是,建盏在黑色底釉上,会浮现自然形成的铁系结晶斑。 (3)建盏的代表釉色斑纹为兔毫盏。此外还有油滴、曜变、杂色釉等釉色分类。建盏结晶斑的形态、颜色、分布等,每只都不尽相同,表现形式变化万千。 (4)建盏是为茶而生的器物,器型大致分为束口、撇口、敛口、敞口四类。最典型的器型是束口盏。 (5)由于工艺上的制约,建盏一般施釉较厚且不施满釉,有部分露胎和少许干口。 (6)因为建盏的工艺特点,导致建盏的成品率低且没有重复品,每一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建盏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建盏在斗茶、点茶风靡的宋代,是茶具中的极品。从宋徽宗这样的帝王、蔡襄这样的高官,到市井平民、贩夫走卒,都对建盏钟爱有加。 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建窑龙窑,有长达135.6米者,是目前发现的最长龙窑,可见宋代建盏烧制规模之大,受欢迎程度之高。可以说建盏是宋代的“国民茶具”。 宋代以后,虽然因为饮茶习俗的变迁,建盏逐渐淡出国人视野。但在邻国日本,建盏仍被奉为至宝,日本当局在近代将四只建盏定为国宝级文物。此外,美国、英国等国的世界级博物馆也有收藏建盏。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