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话说,你真的读懂建盏了吗?

每一次执盏行茶,都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开下学习的契机。每一分细微的感知,都是茶席间弥漫开来那股美感的心灵触动。然而许多茶饮爱好者,会饮茶,却不懂品盏,算不得茶中高手。

 

所以,经常有盏友发来私信问:“如何读懂一只盏?怎么去分辨它的好坏?”其实这个问题真心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的清楚。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的建盏市面上有,缺的是如何去发现他们的人。

刚开始接触建盏的朋友,大多会执着于喜欢釉色新奇、夸张的盏,这种盏优势是吸引眼球,一眼看上去特别的亮丽,然而一般生命力都不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玩家的审美会逐步朝着追求仿古、质朴的方向,因为能成为建盏爱好者的人,大多数是品味层次较高,爱好传统文化的人,所以在我看来这是必然的方向。

神秘而多彩的它,埋藏在闽北一个小村落,风霜雨雪八百余载,一朝重现天日,即使满身泥泞也掩盖不了它自然天成的灵气

懂型

建盏的外观具有变幻莫测的特点,似为“鬼斧神工”之作,而且每一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这一特性在龙窑柴烧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令许多瓷器玩家耳目一新。

建盏的造型从尺寸、比例、韵律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线条求正不求奇、造型简洁,其恰到好处的尺度把握,成就了建盏独特的美。

建盏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来勾勒其整个外部轮廓,线条曲直变化,刚柔并济。曲和直和谐的共处在同一整体之中,直使得器形挺拔,曲使得器形丰满。线条细腻流畅,建盏工艺师用其高超的、恰到好处的技艺,形成了质朴、含蓄、内在美的器物。

建盏器形的线条如倒三角,给人以稳重的感觉,挺拔、向上、简洁,创造了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引得不少文人感叹道:“这种小小的黑碗,轻盈而优雅,亭亭玉立,充满了文人气质”。

品性

造型是看得到的外在形象,个性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内在。不管是建盏的作者还是建盏的使用者,都在茶器中寄托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建盏之美,是宋人审美的体现,是幽远简朴、淡泊典雅、自然天成之美。】

宋代文化的繁荣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审美倾向。随着理学思潮、禅宗思想, 以及佛老的避世思想在两宋的兴起, 宋人的思想特点、审美风尚都有了与前朝不同的特点。理学又称道学, 是义理之学, 也是心性之学。宋代理学思想认为“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人们为了追求“天理”, 追求“天人合一”, 就要不断去思考、去认识、去挖掘万事万物的本质。而禅宗思想提倡心性本净, 佛性本有, 见性成佛, 提倡“顿悟”, 要求人们讲究自然、无念以及豁达的心态, 在思想上不断得到升华。

在宋朝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思想及禅宗思想的支配下, 人们的美学观点随之产生了变化。人们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 摈弃过度的人工雕琢, 追求和谐自然、质朴无华、平淡纯真的雅趣, 与至高无上的“顿悟”之境。这种思想折射到瓷器之上, 便使宋瓷形成了独具质感与韵味的雅致之美与意境之美。

悟神

建盏,斑纹千变万化,有立体感,层次感,并有明显的金属感,色彩随光线的强弱而突变。细细品味,其釉色如同宇宙星辰、深邃神秘,冥冥间如有神在,让您感受那静谧低调之美。其品质胜于幽兰,高贵素雅,饱含中国文化精神,也与茶的品性相符。

“宋瓷艺术清新、自然、淳朴、含蓄, 具有浑然天成的意趣”。“宋瓷器物样式典雅隽秀, 讲究韵味, 富有情趣”。

照此来看, 色泽深沉的建盏似乎并不符合当时的审美。然而, 追求纯净自然并不等于追求平凡单一。自然之美何其广博, 自然的组合亦无穷无尽, 适当的瓷器装饰与不确定的釉色变化并不会形成累赘, 反而会给人以惊喜。建盏可以说是一个在一众清淡之瓷中反其道而行的成功例子, 它并不追求清雅的色泽, 也不追求精巧的造型, 却以自身润泽厚重的釉色所独具的自然含蓄与神秘独特获得了宋人的推崇。

黑釉的单纯与窑变的纷繁形成对比,其背后蕴藏的是一种和谐自然、朴素玄妙的审美情趣,是雅与俗、巧与拙双重艺术性的成功表现。建盏这种简素古朴之美与生俱来就和禅意的境界有着一种天生的默契。


总的来说,好的建盏:

一要血统纯正,二要颜值要高,三要个性独特。

血统纯正,意味着它要完全来源于建盏发源地——建阳,胎和釉都马虎不得。这是判断是否为建盏的基本要求。

颜值要高,所谓颜值,指的是它的器型与釉色,器型要端正、称手,斑纹釉色要正统、耐看。

个性独特,指的是它身上要有某个不一样的地方,釉色难得、或窑变、或玻化极佳、亦或与古物极似等,建盏的魅力就在于独一无二,这特性用在龙窑柴烧上会更为贴切。

符合这三个点基本上是属于好盏的范畴,而还有更多细节需要我们在把玩的过程中亲自体会。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