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盏的盏友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建盏的成品率很低,这也是好盏难得并且贵的主要原因。那么,建盏为什么成品率这么低呢?
烧制建盏所使用的,是水吉当地所产、含铁量很高的红棕色粘土(含铁量达7%~10%)。这个泥土粘性很差,在高温下,胎土的收缩比例也特别大,关键是耐火性也很差,在高温下,很容易导致坯体变型或者起泡、胎裂,出现气孔等现象。
但是要烧制出精美斑纹的建盏,窑炉内温度必须达到1300度以上,耐火性不佳的材料却需要经受这个高温才能出成品,这个矛盾必然导致建盏的成品率很低。正是这个死结,一直困扰着建盏的所有匠人,千百年来无人能解决。或许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有得必有失,福祸相依。
南宋时期福建其它窑口兔毫效果不好,与坯铁含量低有直接关系。中外陶艺家为解决建盏坯体材料耗尽精力。
西班牙陶艺家杜阿尔多·库尼先生研究建窑黑瓷四十多年,他说到:“我们所有研究建窑技术的人,都在一个问题上卡了壳,那就是我们所掌握的原料其耐火性能都达不到宋代陶工烧制出精美的建盏珍品所必需的极其困难的条件——极高的烧成温度和最大的还原气氛的要求。”
其实,宋代人也没能很好地解决建盏坯的问题,成山的废品给窑匠带来的心里创痛是巨大且无奈的。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准确记录试烧数据,不断改良配料配比,在确定配方后尽量选用同一地段的泥料,来提高成品率。
成品率底下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成品尤其是精品建盏的成本必然高昂。这个比例有多低呢?建盏泰斗李达老师在其论文里有过一番描述:
一件优秀的建盏是在大量的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估计,没有起泡变型或脱釉或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建盏所占比率不到百分之一,优秀的(没有明显缺陷且斑纹流畅通达)褐兔毫占比率不到千分之一,优秀的银兔毫占比率不到万分之一,而鹧鸪斑和曜变分别属于十万分和百万分之一内的作品。高品位的建盏,为数极少,我们从大量的实物和图片中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建盏技术重点在窑内,有些陶瓷技术重点在窑外,如绘画陶瓷、器型陶瓷、雕塑陶瓷等。窑内技术不是靠手,而是靠土与火,难于操控。所以试验周期长,见效慢,缺陷无法修复,生产成品率低,成本高。就是现代优秀的陶艺家,几天时间也未必能烧出一件好作品。高品质的鹧鸪斑建盏,目前全世界每年仅有数十件作品产出。
建盏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生产成本高这一重要特点是解释建窑许多问题的基本依据,它蕴藏着令人神往的迷一般的建窑最本质也是最丰富的内涵。
由于建盏的烧成处于众多缺陷的包围中,一件没有丁点缺陷而斑纹效果很优的建盏几乎难觅。
李达老师一生致力于建盏的研究和制作,应当说这个论述是他在建盏废墟的观察和生产制作中最直观的总结。
不同斑纹的建盏的烧制难度。这是由建盏的坯釉性质(内因)和火的变化条件(外因)决定的。
在陶瓷烧制时,哪怕能减少一个因素制约,难度就减少很多。在土与火交融的过程中,使建盏毁坏的因素很多,也就是变数很多。越难烧的釉色变数越多,任何一个变数没有掌握好,造成的缺陷不是一般的小缺陷,而是致命的。这是建盏在烧制方面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
就拿银色斑纹来讲,即使坯、釉、窑温都掌握很好,它还陷于斑纹变灰或斑纹消失这种一落千丈的险境中,不成功则夭折。好烧的釉色,这种落差就小,即使达不到优良,还会合格,外行人甚至看不出差别,良莠难分。所以,建盏中一件优秀的褐色兔毫盏都不多见,是因为它同时受到除气氛外其它三个制瓷因素的严重制约。一件优秀的建盏是在大量的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高品位的建盏,为数极少,我们从大量的实物和图片中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有些瓷器的釉色,虽然配方很独特,但烧时不易出现缺陷,成品率高,可以大量生产。还有些瓷器,虽然烧成温度很高并需要还原气氛,但温度和气氛的增减对产品影响不大,其烧制难度也不大。但建盏却不是这样,她要求方方面面的无懈配合才能成就一件好的作品。
建盏技术重点在窑内,有些陶瓷技术重点在窑外,如绘画陶瓷、器型陶瓷、雕塑陶瓷等。窑内技术不是靠手,而是靠土与火,难于操控。所以试验周期长,见效慢,缺陷无法修复,生产成品率低,成本高。
精品建盏来之不易,请珍视您手中的每一只建盏......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