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说过,建盏是“china's great yet humble ware(中国伟大却又含蓄的器物)”。
这是对建盏的评价中,颇受世界认同的一句话,那么,上一期文章我们聊到了建盏三大伟大之处,今天我们继续聊聊建盏的三大含蓄之处体现在哪儿?
其一、隐而后显
建盏色调黑沉,质朴无争,这是“隐”。
然而在点茶时,黑色的釉面衬托出茶汤之洁白,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显”;在光照之下,建盏釉面上金属结晶形成的斑纹,会显出变幻的辉彩,这也是“显”。
建盏的美藏在深处,它极像人精神层面的美。
老子说:“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黑夜,万籁俱寂处,万物寡言,唯有星辰闪耀。
犹如建盏,其地黑,却有小而薄薄的星斑。徽宗必定是敬畏天的,相信道法自然。
相信一定有一些东西是永恒存在的,它存在与建盏的美中。
而观望它的人,只是来了又去,死了又生。一盏黑釉中,变幻莫测的釉彩,如夜空中耀眼的星辰,神秘的光芒。
徽宗总是迷恋天空,在烧窑时,工匠文徽宗,应烧成何种颜色,徽宗不语,一指天。
雨过天晴,恰好有一种淡雅而神秘的自然之天青色。
一只黑色的盏,看上去似乎与明清以来,国人追求“似玉非玉”的审美格格不入。
可是一旦你去使用、去观察,就会发现它的亮点、它的独特,从而开始喜欢它。建盏这种动静皆宜的特质,是为含蓄之一。
其二、简而后精
建盏的造型从尺寸、比例、韵律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线条求正不求奇、造型简洁,其恰到好处的尺度把握,成就了建盏独特的美。
建盏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来勾勒其整个外部轮廓,线条曲直变化,刚柔并济。曲和直和谐的共处在同一整体之中,直使得器形挺拔,曲使得器形丰满。
线条细腻流畅,建盏工艺师用其高超的、恰到好处的技艺,形成了质朴、含蓄、内在美的器物。
建盏器形的线条如倒三角,给人以稳重的感觉,挺拔、向上、简洁,创造了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引得不少文人感叹道:“这种小小的黑碗,轻盈而优雅,亭亭玉立,充满了文人气质”。
建盏的器型,最为典型的当属束口盏。束口盏虽然看起来造型简单,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宋代标准束口盏,直径一般在12cm左右,口部宽阔,盏腹又深,点茶时搅动幅度可以比较自由。
从束口盏的剖面看,盏壁从盏沿至盏底逐渐变厚,结构稳重,搅动时不会倾倒、移动。
此外,束口盏特有的束口线能防止茶汤溢出,止釉线能提示施釉的大致范围,防止施釉过低导致粘底。
建盏看似造型简单,实则独具匠心,非常方便点茶,是为含蓄之二。
其三、似易实难
不少刚接触建盏的朋友,会觉得烧一只建盏,只要制坯上釉就可以了,不是很容易吗?又不像青花瓷、雕塑瓷,对坯体要进行复杂的加工。这其实是对建盏的误解。
首先,制坯上釉,看起来简单,但从筛选瓷土、调配釉料等环节开始,就对成品影响很大了。
加上拉坯、修坯对器型、圈足的影响,上釉手法对釉层厚薄、施釉位置的影响(上釉太薄,不易形成结晶和挂釉,上釉太接近底部,容易粘底),不是熟练的陶艺师,是无法做出合格的坯体的。
当然,对于一个技艺高超的师傅来说,制坯上釉确实无难度,可是100个坯装进窑炉,烧出的精品有几个,就很难说了。
周边的空气环境,炉内的温度气氛,诸多因素,都不是人工能准确控制的,不确定性极大。
制坯技艺多少可以随着练习不断提升,但要提高建盏的成品率,至今没有百试百灵的办法。
李达老师曾经撰文说明:“建盏技术重点在窑内,有些陶瓷技术重点在窑外,如绘画陶瓷、器型陶瓷、雕塑陶瓷等。
窑内技术不是靠手,而是靠土与火,难于操控。所以试验周期长,见效慢,缺陷无法修复,生产成品率低,成本高。
就是现代优秀的陶艺家,几天时间也未必能烧出一件好作品。高品质的鹧鸪斑建盏,目前全世界每年仅有数十件作品产出。”
这段话对理解建盏的烧制难度,非常有帮助。建盏的烧制看起来容易,了解之后,才会知道实际难度有多大,是为含蓄之三。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