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制作建盏的泥料源于福建建阳的水吉,追溯至建盏文化兴盛的宋代,水吉因其得天独厚的高铁粘土资源而成为了建盏之乡。
我们日常制盏使用较多的泥料是黄泥与高岭土。由于不同的泥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黄泥与高岭土并非绝对同一的存在。
首先,黄泥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氧化铁,氧化铁越多土质则越红。它含铁及其他金属元素多,杂质多密度相对较低, 但却不耐高温,不适宜淘洗太细。因为建盏的烧制温度普遍偏高, 一般为1300度左右,且烧制时间长。若淘洗过细,则胎体容易在高温环境中炸裂或变形。所以黄泥的运用一般使得建盏的胎体较厚、较粗糙。
“建窑建盏”的制坯成型,是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的。双手将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气呵成。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
这项古老的手工艺在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盏的烧制工艺,可谓讲究又精细。其传统烧制流程一般历经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胚、修胚、素烧、上釉、装窑、焙烧此13道工序。
贯穿整个制作周期,不难得出,若把这周期夸张比作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的建设,那么对于盏的“泥料”的制作便等同于各地基的搭建,即是最基础的亦是最重要的。
我们看到的是一只只不同器形的精致小盏,我们关注的是或变幻或万彩的斑纹;但建盏背后,无数烧盏人经历过的数万次坯釉配方的调试,以及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才是这一只只小小建盏的魅力所在。
的确,兔毫、油滴、曜变等系列建盏的成功烧制,是建盏历史中的里程碑事件。
它意味着失传600多年的的“建窑建盏”系技艺的复原,是国之瑰宝光彩的重现!
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称建盏工艺师为“魔法师”?因为,给他们一堆土,他们就能还你独一无二的精品!
他们与泥土对话,还要“驯服”火,再经过时间的“烤”验,不怕失败,反复尝试,最终将建盏之美定格!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