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盏因何被称为“斗茶神器”?

中国的饮茶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唐时代以来已十分盛行。入宋以后,此风尤盛。当时最为流行的是“斗茶”,这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讲究的品茗艺术。宋代宫内崇尚这种饮茶方式,宋徽宗赵佶常与王公贵族和臣僚们“斗茶”,上行下效,风靡全国。那么,什么是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宋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的输赢取决于附着在茶盏边的水痕。蔡襄说:“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斗茶文化 |

“斗茶”之风起源于各产茶地区年年向朝廷进献“贡茶”,各人都说自己的茶好,往往就在朝廷上比试起来,范仲淹有《斗茶歌》说:“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毫先斗美。”苏轼对此也有描述:“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此而引发的宋代市井民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家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匣之精,争鉴裁之别。”(《大观茶论》)南宋画家刘松年、元初画家赵孟頫皆遗有《斗茶图》,双方主仆,怒目挺胸,争执之状跃然纸上。由于斗茶过程中,要看浮沫和击拂的情形,而浮沫是白色的,在黑釉茶碗里看得最清楚,所以斗茶者皆提倡使用黑釉茶具,造成江西、福建民间黑釉瓷的兴盛。福建北部的建州(今建阳市)、南建州(今建瓯市),地处武夷山区,是当时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作为茶具的建窑黑釉天目瓷,也倍受恩宠,成了进贡宫廷,御前伴驾的贡器。在今日所见建窑黑釉器中,可以见到不少器皿的底部刻有“供御”、“进盏”等字样,就是进贡朝廷的御器。明代初年,废团茶而代之以散茶,冲泡散茶的瀹饮法代替了碾末而饮的点茶法,斗茶之风也渐趋消失,曾经盛行一时的建窑黑釉盏,也就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销往西藏的茶叶仍然是用茶末压制成方块,称为“砖茶”,寺庙中举行茶宴,仍然要研细烹煮。据说有一年,在煮茶的大铜釜内,竟淹死了一个舀茶的和尚。| 饮茶用具 |

在两宋的大部分时间里,既有尚白色斗浮斗色的斗茶,也有不计茶汤色白色绿而注重茶之香、味品鉴的斗茶。宋人斗茶以在茶末中注入开水,击拂之后产生的泡沫在茶盏内壁贴附的时间为胜负依据,时间越长,水痕出现越晚者获胜。斗茶标准形成的形成,影响了宋人点茶、斗茶的引用茶具。由于宋代茶色尚白,为了争取较大的反差显示茶色,茶具选用福建建阳的建窑出产的黑釉建盏,更为合适。于是,建盏成为宋代点茶、斗茶的必备器具。点茶的茶具多样,其中还包括风炉、汤瓶、茶碾、茶磨、茶罗、茶匙、茶筅等器具。最广为人知的完整点茶器具,就是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中所说的“十二先生“。如今,这种“返朴归真”的生活哲学,在这个“全速前进”的社会,似乎注定了不会成为艺术市场的主流。时序匆匆,岁月倏忽。所有瓷器工艺都随着岁月脚步匆忙的发展,唯有建盏,完整的包容了百年沧桑,不论何时与它相遇,总是显得泰然自若,优雅依然。也许这就是深埋于这黑盏之中悟出的生活之道——于碗中安藏一个桃源,默等人发现。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