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提起建盏,相信很多朋友不会陌生,建盏属于黑瓷,其中经典釉色有兔毫、油滴、乌金、曜变。今天想重点叙述的是中国古代陶瓷的“油滴”品种。因釉层表面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圆滴状,好似油滴漂浮在水中的效果,故此得名“油滴”盏。油滴建盏为何价值五千匹绢?《君台观左右账记》里有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从中其实可以看出,在宋代成品油滴盏比兔毫盏要少的多,这是因为油滴的烧成条件比兔毫更加苛刻,温度的形成区间比兔毫更窄。在烧制过程中如果窑温偏低,则釉水中的晶体无法析出, 难以形成点状斑纹,若是偏高, 斑点又容易在高温下剧烈流动形成条形。所以宋代油滴盏相对兔毫来说要少的多,完整流传下来的油滴盏也更为少见。
油滴三要素
形 一般来说在同一只油滴盏上斑纹的大小也不会相同,而精品油滴盏以斑纹清晰可见的为佳,简单的来说,就是要盏身的油滴斑纹形态为圆形,并且结晶斑纹要在盏身分布均匀,立体感要强,镜面效果佳。色 油滴盏需要通过强还原气氛烧制,色彩中以彩色斑纹为佳依次下来分别为银蓝斑纹、银色斑纹、褐色系斑纹。这是因为在阳光下观察彩斑和银色系斑纹会明显的焕发出异彩,而褐色系斑纹通常在阳光下没有什么变化。
魂 一只好的油滴盏在拥有形和色后,需要的就是魂,建盏的魂是每个制盏人所赋予的,讲究的是深层次的、有内涵的、脱俗的、耐人寻味的美,注重的是一种意境。就好比有些油滴盏给人古朴厚重感,有些盏给人的却是青春洋溢感。
油滴和鹧鸪斑区别?
有很多人认为油滴斑就是鹧鸪斑,最早油滴一词来源于日本,是个外来词汇,也有一些人认为油滴最早是日本的叫法,同样的盏在中国则称为鹧鸪斑。而认为而油滴与鹧鸪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油滴斑纹基本呈现出圆形,而鹧鸪斑的斑纹通常不规则,斑纹形似鸟类羽毛,故此得名鹧鸪斑。油滴盏的制作过程
一件成品油滴建盏需要传统的13道制作工艺,选土选矿、碎土、淘洗过滤、陈腐、练泥揉泥、制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烧制等十三道工序。胎采用水吉特有的高铁黏土,釉取自山中草木烧制的草木灰和天然石矿调制,由于含铁量高,又需要高温烧制,极易变形,所以在古时想要烧出一件外观没有缺陷,且斑纹精美的油滴盏是极其困难的。
在宋代龙窑烧制的上千只建盏中可能才一两只油滴盏。故流传下来完整器型的油滴盏十分罕见,而现如今就算通过现代技术的烧制,成品率依旧低。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