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玩建盏你一定要知道的十二大术语(二)

七、露胎、聚釉、挂釉

一般建盏均有刻意露出一截不施釉的部分,称为露胎。聚釉指建盏的厚釉因高温产生流动时,流聚在釉层与露胎交界处,形成凸起状肥厚釉层的状态;若流聚的釉恰好形成欲坠未坠的釉滴,就称为挂釉(又称釉滴珠、釉泪)。八、兔毫、油滴、曜变盏

陶瓷工艺学称建盏的釉为分相-析晶釉。这类釉烧出的名贵品种即以上三种,它们的斑纹均为自然形成的铁氧化物结晶所致。

兔毫为宋代流传至今的称谓,亦为建窑代表作品,其他窑口仿作也多仿兔毫,日本称之为禾目天目。油滴、曜变一般认为是日方首先用于形容建盏的结晶斑纹,在现代为中国陶瓷界广泛接受(但油滴与鹧鸪斑的关系尚存争议)。九、乌金釉盏

乌金釉盏是指纯黑的建盏,素黑无纹(或有细小不可查的纹路)。宋代建窑早期的乌金釉盏釉面略显呆板,黑而不润,且极少挂釉。而建窑技艺成熟之后烧出的乌金釉盏,通常釉厚且挂釉佳,釉色黑亮润泽,上乘者光可鉴人,质感很好。

虽然乌金釉的色彩相比兔毫、油滴更为单一,但品质好的乌金釉,细节处亦甚有意趣,也有不少藏家钟爱此款。十、杂色釉盏

杂色釉盏是指除黑色釉外,其他釉色的建盏。包括柿红釉、茶叶末釉、灰白釉、铁锈斑(人工制造的,有规律的斑纹)等。杂色釉盏由于种类较多,民间称法也很多,部分杂色釉的定名尚有争议。十一、釉下析晶、釉上析晶

这两个概念是指建盏析晶斑纹的两种状态,可以参照釉上彩(如粉彩)、釉下彩(如釉里红)的定义。

虽然彩绘瓷是人工绘制花纹的步骤先后,导致彩绘花纹与玻璃质釉层分为上、下的关系,与建盏自然析晶的原理不同,但是可以帮助理解釉上、釉下的含义。

瓷器的表面多数光滑、坚硬,就是因为有一层玻璃质层保护着,能防腐蚀和刮擦。釉上彩花纹处于玻璃质层之上,若采用的颜料未达到食品安全级别,又没有玻璃质层的隔离作用,遇酸性环境就容易被腐蚀,溶出重金属,无法作为餐具使用,仅能作为工艺美术摆件。

建盏的析晶成分为铁的氧化物,是立体的,而玻璃质层坚硬透明且平滑。

若烧成的建盏,玻璃质层恰好完全覆盖在析晶之上,令盏面摸起来手感如玻璃般光滑,那么就属于釉下析晶。反之析晶位于玻璃质层之上(或未形成良好玻璃质层),结晶斑纹凸出釉的表面,就属于釉上析晶。

析晶和玻化的过程比较复杂,也可能烧出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玻璃质层极薄,结晶差一点就在釉上露出)。十二、斗茶、点茶与建茶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称茗战。唐代有斗茶,宋代有斗茶,现代也有斗茶。然而使用建盏的斗茶,专指宋代士大夫阶层间流行的一种雅玩,一斗汤色,白者胜,二斗水痕,水痕晚出者胜。

斗茶、点茶用的盏,最为名贵的就是建盏。斗茶、点茶用的好茶,也首推建茶。建茶和建盏一样产于建州,被列为贡茶。宋时官方为加强对建州贡茶的管理,专设北苑御茶园(位于今建瓯市东峰镇),所产龙凤团茶,被宋徽宗认为是“名冠天下”。

建窑所在地与北苑御茶园相去不远(水吉也曾为建瓯治下),虽非官窑,产品却被列为贡瓷,所谓“民窑官用”,“供御”款盏就是力证。

建窑的兴衰年代与北苑御茶园的兴衰十分接近。有学者认为,宋代官员监理北苑御茶园的同时,或许也同时担负监理建窑的烧盏事宜。茶盏不分家,研究建茶对理解建盏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