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以古观今,从古代建盏款识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遗留至今的宋代盏底款识中,如果从写字的书法美学来看这些款识,其实细细归纳起来,也有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不妨为大家做一些总结:

众所周知,当代的建盏在制作上,匠人们都会在盏底表上款识,作为品牌标记,与他家建盏以示区别。

这在宋代是少有的,在明朝之前的瓷器上都少有款识,自明朝后在官窑产品上都会标记年号,一直延续到清朝,而且落款也只有年号,更别说是落匠人姓名。

就算瓷器发达的宋代,也只有建盏的落款款识丰富,但在整体上也属于是少数的情况。相当多部分的款识透露了匠人认真的态度

可以推测,宋代的建盏匠人应该是以制作建盏为生,自然算不上读书人,估计是在生活阅历和师傅的教导下,认识一些字,写一些字,但写的很一般,谈不上书法水平。

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匠人们在写“供御”二字时候,且不论写的多美,但是每个供御盏款识,写的都十分认真,一笔一划,一点不敢马虎,二字在盏底的整体布局,每笔的力度,两字的大小,写的都十分认真严谨。

估计当时一次性写的应当都有几百上千个,要写这么多盏,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是在现有的“供御”款中,很少看到有字迹潦草、模糊、错笔的现象,可见窑工的认真态度。

就这点,就深深的值得我们当代匠人学习,这正是匠人精神的最佳体现。部分款识具有较高的书法功底和篆刻技巧

这些盏的款识,应当是读过书、会写字的的匠人书写上去的。

其款识特点是:款识文字结构整体相当匀称,端正,俊气,文字不大,笔画间具有毛笔书法的运笔特征,笔画有力度,彰显着书法的美感。

尤其是一些“供御”款,估计是监窑官参与制作落款刻写下的。与此同时,在长期的刻写落款中,匠人们还掌握了在胎土上的篆刻技巧,写的如同是在碑石上的篆刻,对文字的结构和落款的深度掌握的非常到位,有种阴阳层次的结体。

但是这种技巧别与金石碑刻的撰写,需要对胎土的受力的掌控,应当说是中国篆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部分款识的落款有布局的考量

无论是刻划或者模印,宋代建盏的落款采用的都是由上往下并且居中的各式,这一点形成了建盏落款特有的格式,影响至今。

宋盏的落款,往往是大大方方,无论美丑,都是端端正正的居中,尤其是模印的款,笔画都十分清晰。

宋代建盏的款识中就有模印版了,不是我们当代建盏匠人创新的,可以说当代建盏匠人这点倒是传承的很到家,可惜学了一半。纵观宋代模印款识,以“进盏”、“新窑”二款为主,一个是皇家款识,一个是民用款识,足见模印款的通用性。

目前发现的“进盏”模印有两款,都为楷体,一款文字较为粗大,一款十分俊秀,如当代启功字体。这个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进盏”款盏有两枚印章在同时使用,至于是一家窑厂还是两家窑厂使用,无从考证。

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枚“进盏”制作印章时,从字体的差异性,应该是两人书写的。足见书写者的书法功底,十分了得,或许有可能是如蔡襄这类的当地主管这些事物的官员所写,借着进贡的机会,可以让皇帝看到他们的字迹,表达了他们的重视程度。这也是为何“进盏”款用模印的缘由,应该是当时的督造官做出的决定,为了避免窑工书写落款文字的丑,改用书法俱佳的模印款识。

而“新窑”款鹧鸪君此前有专门文字论述。应当说,是当时发展的很不错的一个窑厂,为了推广品牌,改进落款方式,加快工作效率,采用的一种落款方式。

而且从新窑二字来看,也是一位书法高人所做,有苏体痕迹,应该是窑主特请的名人或名家所做。宋代款识主流都是以楷书为主

从当下现存的款识中可以看出,宋代的建盏款识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楷体来书写,只有“新窑”的“窑”字有行书的味道。

估计很时人的书写习惯有关,而且在刻划过程中,其他字体的书写,在盏底方寸中也无法发挥。但是正是这种情况,形成了宋代建盏款识的特有的文化底蕴,楷书书法的历史地位本身可想而知,与建盏的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文件现象。可惜这点传承,当下的建盏匠人并未从中吸取营养。

应当说,建盏底款也是建盏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建盏诗意美学的一部分来欣赏,落款美则为盏增色,落款丑令好盏之人感叹遗憾。宋代建盏在落款上总体是认真的,态度在不断的根据客户的要求改变,让落款变得更加的诗情画意。

可惜的是,当代建盏的绝大多数建盏底足落款都比较随意。根本没有再底款问题上花心思去体会建盏的文化概念。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