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1126在位),书画家。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
宋徽宗还精于茶艺,曾多次为臣下点茶,蔡京《太清楼侍宴记》记其“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斗茶文化的极力推崇,必然得到皇贵官宦、文人墨客的争相跟风、效仿,从而将斗茶推往全国各地、市井百姓。“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范仲淹如是描写斗茶的胜败心情。在徽宗一朝,斗茶可谓是举国大行其道。
宋徽宗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为历代茶人所引用。《大观茶论》全书首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目。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讨论相当切实。其中尤其是关于点茶的一篇,详细记录了宋代流行点茶这种代表性的茶艺,为后人了解宋代点茶提供了依据。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yù]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在《大观茶论》中,说到点、斗茶所用的茶盏,宋徽宗只字未提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他窑口,直接点明斗茶应用“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建盏,以“燠[yù]发茶采色”。贵为九五之尊的宋徽宗,亲自为建盏站台背书,并将建盏确立为宋代斗茶的第一茶盏。
此外,宋徽宗不仅明确最宜斗茶的盏色和毫纹,还对建盏的器型提出了多个要求:为易于产生汤花(“乳”),盏底应“差深”;为使茶筅易于运旋、击拂,盏底应“微宽”;为使汤花水痕不易散、时间耐久,盏应“惟热”,间接地要求了盏壁应“微厚”、“久热难冷”。
贵为天子徽宗的推崇、文人墨客的吹捧,给宋代斗茶文化注入了绵绵不断的发展动力,使得宋代茶文化走向了历史的巅峰。“水涨而船高”,宋代斗茶文化发展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建盏的发展和兴盛,使得建盏最终成为宋代斗茶的第一茶盏。无论建盏,或是宋代斗茶文化,宋徽宗作为其“古今第一代言人”可谓是实至名归。
建盏的魅力,不仅仅是美妙的器型与釉纹,更是因为一件小小的茶盏准确地诠释出了宋代斗茶文化的真正内涵。正是因为这样,建盏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时代美妙文化的代表。而今,更成为无价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