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窑黑釉的表达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原是形容均窑釉色的神奇变化。汝窑的“雨过天青云破处”,哥窑的“金丝铁线”,包括对定窑的分类亦是采用了黑定、紫定、绿定等以颜色为区分的方式。这是后人对宋代瓷器所呈现出釉色之美的艺术化定位。

建窑在有宋两朝,文人对其定位,首先和其他瓷器一样,尊重了它实用性的价值,如汝窑的水仙盆、哥窑花器、均窑作为文房陈设。建盏则是茶器,这种功用,在日本茶道中保留至今。京都最古老的禅寺建仁寺,荣西禅师开山,禅师于宋代时带回茶种,不久分植于宇治,宇治茶由此而来。每年4月20日,建仁寺都会举办茶会以纪念这位日本的茶祖,而献茶所用的茶盏,即是建窑茶盏。

北宋蔡襄,时年37岁,任福建路转运使,在建安(今建瓯)造小龙团茶为贡茶。40岁时(1051年),写《茶录》一书,是继陆羽《茶经》之后的第二部于茶的论著。与陆羽不同的是,此时宋朝的饮茶之风,由唐代的煎茶发展成为点茶,他在《茶录》中这样记载。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从烧制技术来看,建盏与青白瓷器最大的区别就是超高的含铁量(达8%)。青白瓷为了躲避铁元素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灰褐色,不断除铁以求纯净。亦如是,建窑窑工在烧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铁的价值。

褐色是铁的基础发色,从能够烧制出褐色釉面开始,或拉出毫状,或凝成斑点,并非仅仅是对窑温的掌握得宜,胎的质地、釉的配方甚至是因天气所影响的的水汽状况,都成为不确定。

建盏之色,如果仅止于此,建窑断不能在有宋两朝盛烧200余年,以致破碎的百亿件残品堆成几座山。一向内敛的宋人,性格中有种强烈的攻击性。他们不甘于对常见的颜色的再次呈现,犹如他们对待唐诗,并不企图效仿,而是以当时不入流的俗曲填词,宋词于是蔚为大观。黑,是建盏在烧制温度更高情况下铁元素发出的颜色。如果由盛唐来看,它可能是最不够风雅的颜色,但宋人选择了黑,作为茶器的基准色调。

木心说:

黑保守吗?

黑是攻击性的

在绝望中求永生

建窑窑工善用铁,并且没有抑制其他金属元素的发色,相反,在铁占据绝对含量的同时,其他元素的参与,为建盏的釉面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地。同时铁的颜色呈现,也达到了极致。

依旧不止于此,长达百米的龙窑动辄十万件的装藏量,不确定的窑内氛围,使得建盏在巨大的烧制数量基础上,和无法明确烧制出哪种色彩的情况下。某些意外所得,开始脱离对自然颜色的追求,而去呈现光的色彩。对光的感知,每种瓷器都有独到的呈现方式,如宋代景德镇的影青,釉白而青,暗雕花纹,光下,内外都可以映见,故名“影青”。于建盏而言,绀黑的釉面,对光的感知,原本是极弱的,但正如前面所言,意外所得,使得建盏对光的表现非凡。

曜变,作为建盏中对光的色彩呈现度最高的一种,历来备受追捧。存世仅有三件,都被奉为日本国宝。《诗经》中有“日出有曜”的记载,表示日光,光照;变,《说文解字》释义“易也”,形容变化。曜变一词就是在日光下所呈现出的色彩变化。

然而由于异常珍贵,无论是博物馆展出还是邀请参观,几乎都不会在日光的环境下观看。NHK曾于1986年拍摄了一部名为「炎の奇迹  曜变天目茶碗」的纪录片,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在日光下拍摄的,画质模糊,但曜变在日光下的表现,可以说是在追光的。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说道那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建盏于宋,特别是对宋代文人,有着独特意义。作为茶器,与茶与禅相关。1079年,苏轼四十四岁调任湖州,与秦观、僧人道潜同游惠山,写下《游惠山》:“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同年七月,发生乌台诗案,这也是宋朝唯一的一次文字狱。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