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宋代斗茶成就了建盏,而离开了斗茶的一只只名贵建盏,纷纷在酒肆中、筵席上、汤盆边粉身碎骨,随后被弃之沟渠,烟消云散。到明朝朱权著《茶谱》时,是这样阐释建盏的:“茶瓯,古人多用建安所出者,取其松纹兔毫为奇。今淦窑所出者与建盏同,但注茶,色不清亮,莫若饶瓷为上,注茶则清白可爱。”
自明清以来的青花瓷茶具盛行于世,紫砂茶壶也独领风骚,至今犹盛。而建盏则真的就消失在漫漫的历史尘埃之中。每每想到这里,无不心痛。还好还好,建盏从复烧到今天,涌现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匠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建盏、喜欢建盏。
建盏在内敛中透着风雅,看它那无与伦比的神奇斑纹,美到让人相见恨晚,美到让人窒息!有的盏友私信我问,是不是只有宋代老盏友收藏价值?其实不然,出土的宋代老盏,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当代的建盏作品,不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特别是名家作品,被建盏爱好者所喜爱和收藏!
《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一个过于执著于此生的人,不适合修行。一个痴迷于因果的人,亦不适合修行。茶有佛性,尤如碧云净水,几盏下腹,心头便了无闲事。所以修行之人总喜欢将日子浸泡在茶中,抛弃杂念,证悟菩提心。而茶,离开了盏,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从此可现,那一味的禅茶,其真正的妙用,却是在于指点人生的修行吧!有的盏友与我探讨,建盏饮茶似乎口感改善非常明显。没错,建盏软化水质的效果显著,直接带来了口感上的提升。初饮苦涩,再饮回甘,饮后余香,其实细细想来,这个过程犹如人生。我们一直在享用茶,从饮茶中感悟人生,可是谁又曾想到,新绿香浸一盏春的背后,是人以自我为中心,粗暴地对茶树的掳掠与戕害?所以,要怀着惭愧的心、感恩的心,细啜眼前盏里的茶。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