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是宋时风靡全国的著名茶盏,究竟有多少个种类,大概没人算过。所以就常有盏友问我:老弟,建盏到底是什么个玩意,怎么长得还都不一样呢?下面咱们就说一下什么样子的建盏,才是正宗建盏?它存在到底有什么价值。建盏是什么?
其实,建盏正宗不正宗,重点是烧制技艺。关于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在1979年9月开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及福建轻工和建阳瓷厂组成恢复小组,主要复原工作都在建阳瓷厂进行,1981年恢复成功。当下南平建阳水吉第一批非遗传承人,基本都出身于建阳瓷厂并参与了当时的复原工作。
据考证,建窑又称“建安窑”和“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宋元时期,福建建阳窑以烧制黑釉瓷而闻名。小碗最多,胎骨又黑又浑,釉面有许多条状晶纹,薄如兔毛,称“兔毫盏”。
由于不同的器壁斜度,流速较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形成兔毫之状。宋代,从高层权贵,到普通百姓,无不视建盏为斗茶的最佳珍品,同时也激发了许多文人和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诗。何为好的建盏?
一只好的建盏应该形神兼备。之所以叫盏,不叫碗、杯、坛或其它东西,是因为它的形状。建盏之所以“铁胎”著称,是因为传统建盏使用建阳水吉一带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作为胎底,它的含铁量高达7%,有时甚至吸收磁铁。然而,由于每批胎土的铁含量不同,所以无法根据磁铁是否能被吸收来判断是否使用当地的胎土。
建盏烧制胎釉均选择原产地当地的含铁高的天然粘土及釉料,单挂釉,一次烧成。并在烧制时受到四种制约:胎的制约、釉的制约、温度的制约及还原气氛的制约。古人曾言:“修于内而形于外”,讲的是人修身养性,而建盏的养盏之道,其实就是养人之道。品茶与养盏兼修,养盏与养性同理,一只养好的盏,光泽温润却又内敛,盏虽养成幻蓝幻紫,但却朴实无华、低调风雅。养盏的过程是漫长的,心境也会潜移默化,有所思有所悟,心态也会跟着养盏的乐趣有所改变,所谓盏中乾坤大,举杯养心,举盏养性。
实用价值体现在喝茶上,可以优化茶汤的口感和美观度,因为建盏黑釉含有一些复合永磁体,可以优化水,内外壁釉里有析晶的花纹而美化水。黑釉
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盏色贵青黑,建窑乌金釉的特点是黑中泛青,釉内散布状若芝麻大小的金色或银色结晶斑点,故名乌金。
它摆脱了前代黑釉的呆板干涩,保水保肥润,面多光泽,表现出一种端庄素雅的美感,这深合了宋人的审美意趣。其釉面表层或隐约开片,或是口沿一圈短毫,不一而足。兔毫釉
谈及兔毫釉,宋徽宗曾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因花纹形状犹如兔子身上毫毛一样纤细柔长,故得此名。日本则称为禾目天目,禾目即是水稻的叶片,如论意象,兔毫之名更富动感与变化。
兔毫釉是建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存世量也最多,颜色变化丰富,有金、银、异毫等几种。宋代文人雅士对兔毫也几多吟咏:鹧鸪斑
出于类似的鹧鸪胸部羽毛椭圆斑点状图案,所以名为鹧鸪斑,日本称之为油滴。宋代提到鹧鸪斑的文献资料很多,陶谷《清异录》“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和兔毫仅取形似的情况是一样的,根据颜色可分为金、银两种。
曜变从花纹表现形态上看,亦属于鹧鸪斑,只是釉表颜色更为独特。
杂色釉
除了以上品种之外,其他种类釉色均可称为杂色釉。 这类产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形成,而且窑内气氛复杂,非人为,无法控制,更难以预测。
而暗红、紫红、红褐色等褐色偏红色系为主釉面者,均称之为柿红釉。其釉面或纯净或有各种小结晶斑点,纯净者光泽也不是很强。一般认为柿红釉是由于烧制时温度过高形成的。
灰被釉这一类是指由黑灰到白灰变化的一个色系,黑灰色釉面犹如罩以白色薄纱,“灰被”一词源于日本,此说也比较形象。结语
建盏造型浑厚古朴,釉料独特,美学精髓在于,虽然它也需借匠的巧技,但它的花纹,皆有陶制过程中,即“天工开物”。
建盏在炉火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幻化出“可遇不可求”的花纹,温暖清澈,玫丽赏心悦目。这种自然天成的丰富意蕴,表现得无以复加,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