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著《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
这种斗茶,黑白分明,一目了然。
因此建盏也成为人们饮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宋福建路转运使丁谓监理北苑御茶园时写了《茶图》一书。介绍采茶、制茶技法,虽未记载茶器。
但茶与器是一脉相承,茶的发展促进器的发展。与此同时,宋徽宗还在宫廷里经常举办盛大的茶会、酒会。福建建窑产的建盏因此派上用场,成为风雅极致的艺术品。
《茶经》对唐人的饮茶、品茶、赏器、烹煮等做了详细的记载,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与反响,也为后世饮茶风尚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唐五代时期,建州民间盛行一种“茗战”的饮茶方式。这种饮茶方式,其技法趋于复杂,向更为精巧的斗茶方面发展,最后形成斗茶的主流艺术而闻名全国。
谈到喝茶,就离不开器具,宋代建窑艺人因材施艺烧制出独具特色的黑釉茶盏而闻名天下。其艺术特色是兔毫花纹之绚丽,油滴斑点之灵动,曜变色彩之幽玄。
同样的一泡茶,注入不同的茶盏,便能产生不同的汤色滋味。当嘴唇与茶盏亲密接触,由微观而见茶盏背后蕴含的磊磊大器,那么首先得抛开既成的拥器自重心态。一件含铁量高的建盏,稳稳的重心感与釉光的折射,拿在手里便感觉与众不同。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
特别是曜变建盏是当今世界名品中的名品,无论是胎骨、造型、釉色、花纹、装饰等方面都取得极致的发展,堪称世界陶瓷的珠峰。
茶与茶盏的关系,是相生相融的。
茶,因为茶盏而有了形,人们既可品其味,
又可观其色,闻其香,可杯底留香。茶盏,因为茶,
退去了初入凡尘的青涩,变得内敛、深邃;
因为茶,岁月不落尘埃,它充满灵性。
生命轮回,器物重生,历经千年的建盏遇见武夷岩茶,它们承载着我们东方民族太多的衍生、发展和寄托。
也记录着中华民族各个发展时期的美学意识和文明指标,只是在这个繁忙浮躁的时代,被一些人所远离和淡忘了而已。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