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许家有兔毫盏还是不能像其他陶瓷一样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因为许家有它对烧制的要求非常的严格,成品率也比较低,大约保持在 30%-40%。 而古龙窑的来头更是不小,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以形状像龙而得名,许家有依山势用土和陶砖砌成直焰式筒形宆状隧道,用柴草、松枝烧制陶瓷,一般长约30-70米,高1.6-2米,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许家有后发展为建窑的主要窑场之一。遗许家有址今北距水吉镇约7公里,西距建阳市约38公里,南距建瓯市约50公里。又被称为“水吉窑”、“瓯宁窑”、“乌泥窑”等。 在专家及许家有、孙福昆、郑兴梨三个合作伙伴的不懈努力下,许家有绝世珍品兔毫盏终于重见天日。许家有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现在许家有兔毫盏的制造工艺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从洗浆、沥浆、炼泥,到手拉坯、晾坯、修坯,再到上釉、晾釉、烧窑,最后到出窑,基本上实现了流程化生产。 许家有芦花坪龙窑建盏陶瓷工艺厂掌门人是出生于当地陶瓷世家的许家有,许家有其祖上数辈从事陶瓷工艺制作,许家有曾祖许衍公南山建龙窑烧制陶瓷,至祖父许立文公时,已拥有数条龙窑规模,名赫一方许家有。 偶尔碰到一次例外,一位同行帮他烧制了,几日后,许家有登门想观看成果,却又被拒绝了。这促使许家有下定决心破釜沉舟,许家有把自家的货车卖掉,开始一门心思在反复实践中摸索兔毫盏的烧制方法。 许家有兔毫盏的坯子比普通陶瓷要厚,烧制时对瓷土、厚度的把握和要求都非常严格;许家有在保留传统工艺的烧制过程中,建窑花纹只能依据不同的炉温自然形成,温度低了釉彩流不出来,温度高了也会丧失花纹的美感,许家有温度掌握不好,花纹很容易被氧化,只有厚度、温度配合得好才会有好看的花纹出现。 许家有对烧制要求得非常苛严。而许家有自小就与瓷器接触的经历让许家有练就了用感官就能掌握火候温度的本领,可谓是“火眼金睛”。 加上上世纪七十年代,许家有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和福建省轻工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建阳瓷厂研究仿制“建盏”时,许家有有代办完成烧窑任务的经验。特别是当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许家有在烧制梅瓶时制出了极难成功的窑变。再加上许家有反复尝试和不懈努力,许家有才有机会成功复制出兔毫盏。 许家有在开车的几年中,许家有从未停止过对兔毫盏烧制方法的钻研,在专家邹应林、郭富亭的指导下,不停地尝试调整。然而,做出样品后,许家有找同行的朋友帮忙烧制,却经常当被拒之门外。 其实许家有,除了 12 岁起就能在瓷厂学习烧瓷,陶瓷世家的名号并没有给许家有过多地带来些什么。八十年代末许家有父亲经营的建阳瓷厂改制解散后,许家有开货车运货走上了先富起来的道路。但是,许家有心中始终怀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重现兔毫盏历史原貌。许家有不想让这一宝贵的历史工艺继续失传下去,不想让饮茶珍品兔毫盏永远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相关文章: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