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何以得到民间的泛爱 又得到帝王的独宠? 只是因为黑吗? ▼ 建盏美,美在“厚”与“黑”?(上) 作者/ 徐子明 责编/ 知北游
几百年大宋,建盏作为“斗茶神器”,被奉为顶级奢侈品,这一点毋庸置疑!宋朝名流士大夫前赴后继为建盏歌功颂德,宋人涉及建盏的诗词歌赋(且得以留存至今)数量之多,同朝没有任何其他瓷器可相颉颃! 当代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宋人对于建盏的钟爱,在于建盏对于当时斗茶的适用性(所谓“茶色白,宜黑盏”)以及出尘脱俗的审美意趣!文采飞扬者更不吝溢美之词,话里话外多影射一个字——黑! 真是这样吗?笔者有两个疑问:
那么,建盏到底凭什么可以得到民间的“泛爱”,又独享帝王的“专宠”呢?要解析这个问题,还得先把话题说开去。
大千世界,无论是草木的花卉,孔雀的羽屏,美女的妆容……无不是:因循本能来,冲着本能去!被“炫彩”吸引是造物主植入作品的基因使然! 只有再也不愿经受风吹雨打的人和物,才肯敲着木鱼念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且越念往往越念念不忘!
回首华夏文明史,宋之前,我们的祖先所造器物有改变性状的(不是折花编成冠这类),无非五金器(金器、青铜器、铁器、银器、锡器),漆器(古代大漆只有黑、红、金色),陶瓷器(粗陶、彩陶、印文陶、黑衣陶及青瓷、白瓷、黑瓷)等。 这些器物中,最耀眼的应数金属铸造的青铜器,最多彩的要数“唐三彩”!无论商周的青铜还是春秋的玉器,都谈不上多彩与玄彩并臻!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古人对瓷器窑变的慨叹。“窑变”并不稀奇,古龙窑烧瓷器,基本不可能一窑一色,不窑变都难!问题是,有谁的窑变能与建窑比肩?! 举建盏某种配釉的窑变色谱为例:
(以上为能用文字描述的变化,中间有许多过程无法以文字呈现) 而在“黑金釉”一档,建窑简直是打开了色彩与纹理的“潘多拉魔匣”,从圆点“鹧鸪斑”到长线条“兔毫”,中间万千变化古人或称“毫变”,那是“天工”与“人巧”的神奇偶遇!那是空前绝后的幻彩异象! 建盏的色彩与纹理,将另外撰文详述,本文暂举三例: ▼壹、金兔毫,阳光穿透黑夜喷薄。
▼贰、蓝兔毫,流星划过深空坠落。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认真品玩宋人吟咏建盏的诗词文章: 1、“茶色白,宜黑盏”,蔡襄最惹事的这句话,难道就是叫人把目光聚焦在建盏的“黑”上吗?后面还有呢!其他盏“或色紫,皆不及也”——显然他讲的是基本色调。“出他处”的盏,连基本色调都不对,更遑论其他! 2、“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底色越青黑,其他色彩的纹理对比越强烈!宋徽宗也在强调色彩。 3、黄庭坚词句:“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金缕:金色丝线——金毫;鹧鸪斑:黑底白斑(或褐斑)油滴;今人说的“金丝吊葫芦”是也!——色彩! 4、陶谷《清异录》:“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鹧鸪斑——色彩! 不再赘述了!毋庸置疑,古人喜爱建盏,不仅在于黑,更是被青黑衬托下,强烈的炫彩吸引。 第一讲“黑”到此结束。第二讲“厚”将于下期推送,敬请关注。 -待续-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