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次的入门问题之后 本期推出建盏常见误区的辨析 共五个部分,让你更懂建盏。
原创:新手必看之建盏常见误区辨析 文
误区一:现代的建盏工艺师,要么只会烧兔毫,要么只会烧油滴,说明釉不如古代的牛,技术也赶不上古人。古人一窑能烧出兔毫油滴和其他的釉色,现代人不行。 辨析一:现代工艺师使用的只要是古法配方,所烧产品就是和宋盏一样,会产生各种窑变的。但是现代的工艺手段可以比古代更加先进,把温度和气氛控制得更精确。最起码古时候因温度不够导致的生烧品,现代是极少出现的,这样看着是变化更少了,其实是技术的进步。 不是说有变化就一定好,生烧品在古代,也是窑工极力去避免的。现代工艺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这类次品的概率降低,是好事才对。 另外关于市面上不少师傅专攻兔毫或专攻油滴的问题,其实是这样的。 烧兔毫的师傅,会把釉料和胎土的配比、窑炉控制的技术,往适宜兔毫的方向去改进调整,烧油滴的师傅,会往适宜油滴的方向去改进调整。 烧油滴的师傅也能烧出兔毫,但是专烧油滴的师傅,无意中烧出的兔毫,自然不如专烧兔毫的师傅烧得精,反过来也一样。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现代的条件下,多数师傅会侧重于自己所烧的主要釉色品种,为了做精、做深,往自己擅长的方向去改进,从而尽量提高成品率、精品率。 不是他们不能在一窑内烧出其他釉色,只不过意外烧出的东西,精品几率肯定不如钻研已久、专门烧出的高,意义就不是太大。 而且市面上也有兔毫、油滴都烧的师傅,也不是所有人都只烧一种的。烧兔毫、烧油滴还是两者都烧,这属于每个人钻研方向的不同,不是釉料、技法不如古代导致的。因为师傅的专精领域不同而厚古薄今,失之偏颇。 误区二:模压的成本一定很低,模压的必然是便宜货。 辨析二:模具虽然压起来比较快,但是也要考虑到所压器型的美观程度、入窑后在高温下变形、开裂的概率等。 如果模具做得不够科学,压出来的素坯会很容易变形开裂,成品率很低,成本一样降不下来。好用的模具不是随手就能做出来的,要做出好用的模具,需要投入金钱、时间,需要有优秀的制模师傅和不断改进、创新、试错的钻研精神。 误区三:建盏既然避免不了干口,那口干成什么样都没事。 辨析三:建盏因为工艺上的原因,釉会流动,所以口沿难免会有些干釉。但是工艺师应该做的,是尽量去减少干口的程度,而不是任由烧干的部分扩展。干口的部分,玻化层是烧尽的。既然建盏的干口很难避免,那么少许干口,是属于正常现象,无伤大雅。但若是干口范围太大,就等于是没玻化保护的地方面积太大,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锈蚀。 宋代的建盏,就有不少干口很窄的。今人的技术做到减少干口范围,也并不太难。消费者在选购新烧建盏时,也不应纵容干口过分的产品。除非这个产品除了干口太多之外,釉色表现实在是很特别,很出众,才能让人忍受干口太过的缺陷。这时候可以将其当成芒口瓷对待,直接在口沿扣一圈金属,方便使用。 ▼干口较少的宋代建盏残片
误区四:建盏只有在窑外经过漫长的岁月,才会形成开片。 辨析四:开片又称冰裂纹,宋代的开片,大家见怪不怪,并且有不少朋友以此为美,这个不需多说。但是有的新盏也会出现开片,有人就觉得这个是不是没烧好呢?其实并不是的。 因为釉面和胎体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瓷器在窑内就有可能形成开片,不一定要出窑后形成。窑内开片这一点,在青瓷等其他瓷器就有体现。而且宋代的一些窑口还以开片为装饰效果,刻意去形成开片。 建盏烧制技艺中,虽然开片不是主流,但是偶尔有些产品在窑内形成开片,是正常现象,并不影响使用,也不属于瑕疵。如果是胎体开裂,才属于瑕疵品。 误区五:铁胎一定是铁灰色,其他颜色就不是铁胎。 辨析五:铁胎是建盏的必备特征。铁胎在还原气氛下,会形成铁灰色。但是也有一些铁胎会被烧成偏红褐色。这不是因为含铁量低,而是因为气氛偏氧化了。所以看到颜色不够黑的,不必急着判定它不是铁胎。 反过来说,颜色是铁灰色的,也不一定就是铁胎,有可能是上了一层化妆土。判定是否铁胎,需要结合颜色、质地、声音、密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不过建阳本地的师傅,很少有人以“伪铁胎”来蒙混过关。当地得天独厚的原矿土就是含铁量很高的,何必舍近求远去用含铁量低的胎土烧呢? ▼水吉红土
而且建盏要能烧出精美的斑纹,必须胎和釉都参与反应,胎体含铁量低,难以烧出精品。 所以本地师傅烧制的建盏,基本上不会有“伪铁胎”的问题。 本次误区释疑就到这里,有其他问题,欢迎与建盏君沟通交流。新手必看系列还在连载中,敬请关注。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