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福建省博物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曾从庵尾山、大路后门和营长乾三处窑址收集了建窑7个时期的古瓷碎片139片,用NNA和WDXRF法分别测定了瓷胎中的微量和主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将建窑建盏古瓷分为晚唐五代、北宋、南宋、和元代4个群组;大路后门和营长乾窑址的黑瓷采用了相似的制瓷原料,庵尾山窑址所用的原料与前两者存在明显差别。 根据测定,芦花坪、大路后门、营长乾建窑产品建盏的黑瓷胎化学成分主要为:硅62.86%,铝23.06%,钙0.08%,铁0.24%,钾约2.53%,镁0.45%,钛1.22%,钠0.45%,钴0.02%。 建盏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呈黑色、灰色、黑褐、褐色、灰白等,其中黑色成分越多含铁量就越高;加之胎骨厚实坚硬,手感厚重,扣之有金属声,因此俗称“铁胎”;其因含沙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目视犹如“桃酥饼”。 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建盏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其在宋代成为上乘的茶具之一。蔡襄曾说:“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