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知识

是谁的明星效应令建盏走上宋代第一茶具的巅峰?走近首位为建盏代言的名人

为什么斗茶从地方性娱乐 成为宋朝的国技? 为什么宋朝点茶斗茶 必然首推建盏? 这些都得感谢 一位福建人——蔡襄▼

本集节目的主角是蔡襄。之前引用蔡襄的著作很多次,本篇我们来看电视节目如何阐述他对建盏和建茶的贡献,其影响和意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算上建盏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席卷全宋的“明星效应”。

蔡襄是仁宗一朝的名臣。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历史上颇具美名的君王,后世公认他的“仁”字庙号是实至名归,毫无粉饰之嫌。比如仁宗半夜想吃羊肉,但是想到自己开口索要,必然令御厨房形成惯例,宰杀太多羊,造成铺张浪费,居然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不开口要肉吃,可见其节俭。 所谓明君出贤相,仁宗一朝的名臣也为后世所称道。蔡襄就是其中一位。 蔡襄是兴化军仙游县(今属福建莆田)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除了政治上的成就,蔡襄还是宋朝著名的茶学家,他任福建转运使时,主持制作建州北苑贡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 《茶录》是研究宋代茶文化不可或缺的经典,在宋代的地位与唐代陆羽所撰《茶经》相当。《茶录》中对建盏的肯定,也是建盏作为斗茶、点茶神器的明证。蔡襄在茶录中的这几句话,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不仅肯定了建盏的地位和作用,还记载了建盏的产地和质地,为后世研究建盏带来很大的帮助。 比如建盏的一个优点就是胎厚,厚则保温性能好,点茶之前需要先把盏烤热,若盏壁太薄,热量流失很快,就会使茶汤更快变冷。冷茶是宋人饮茶的大忌,宋人认为茶汤要热才好,一旦变冷就是很扫兴的事。

高丽人(今朝鲜、韩国)接待宋代使臣就被诟病过茶汤是冷的,可见宋人对茶汤温度的讲究。所以建盏的厚胎属性非常关键和重要,今人在研究它的釉色衬白色茶汤时,也不可忽略它的厚度对保温的帮助。 蔡襄能以非常简洁的话语概括建盏的优点,是基于他在福建担任转运使的经验,基于对当地文化耳濡目染之后,对建州茶文化的认知和认可。而且他对茶的了解与品茶的天赋,在当时也是一时无两,不但能分辨出混和在一起的茶末,还能监制出令节俭的宋仁宗都很珍视的奢侈茶品“小龙团”。

正因为蔡襄的茶学造诣得到公认,作为高官、著名文人,知名度也很高,所以他的茶学观念在宋代能得到迅速的传播,产生自上而下的深远影响。和今天明星代言产品必然造成流行趋势的情形类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了解蔡襄在宋代的名声之盛和茶学造诣之高,对我们深入理解他对斗茶、建盏的贡献,是很有帮助的,本集的用意也在于此。本篇视频是天津卫视建盏系列节目中的一集。其他四集请点击以下标题跳转。 一、为什么说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二、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爱用建盏泡茶?三、为什么建盏的美是禅意之美?(附杭州出土曜变残片实拍)四、为什么不乏日本陶人、学者以参观建窑遗址为夙愿?此外天津卫视还在茶文化系列节目中介绍过建盏,请点击以下标题跳转建盏竟能平息战争?天津卫视独家采访中日学者想知道建盏君创号以来,最受欢迎的建盏视频是哪部?点这里进入

若喜欢以上视频,欢迎分享。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