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盏初识

一、建盏由来

建盏,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建盏为宋代时皇家御用茶具,因产自建州府建安县—建窑,故称为建盏。建盏在世界陶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建盏之所以受到青睐,首先是它的功用,但这仅是浅层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地位,在宋代这个登峰造极的艺术化茶事活动中,必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茶盏才能与斗茶家的审美心境契合。

二、建盏胎釉

建盏以小碗最多,胎质呈灰黑,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盏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建盏胎质原料是建安境内特有的含铁性黏土,坯体含铁量高达9%以上,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建盏所用的黑釉属于析晶釉,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在高温熔烧过程中,窑内火候高低变化,是釉面产生“可遇不可求”的独特纹理,呈现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三、建盏造型

建盏造型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足跟往往有修刀,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

四、建盏类别

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为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大型碗(口径15cm以上)、中型碗(口径11-15cm)、小型碗(口径11cm以下);依照釉面纹理分类,可分为乌金(绀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杂色等六类。

1、乌金建盏

第一类,乌金釉。这是建窑黑瓷较典型的釉色。乌金釉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即所谓的“青黑”也有呈黑褐色和酱黑色;成熟时期的乌金釉釉层普遍较厚。

2、兔毫建盏

第二类,兔毫釉。所谓“兔毫”是指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纹,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由于“窑变”等因素影响,兔毫形状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分,颜色还有金黄色,银白色等变化,俗称“金兔毫”、“银兔毫”等。

3、油滴建盏

第三类,油滴类。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者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分。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大者直径为三四毫米,小者仅一毫米。甚至细如针尖,形如沸腾的油滴散落而成。

4、鹧鸪斑建盏

第四类。鹧鸪斑。鹧鸪斑是建盏中的一个著名的品种,因其曜变斑点酷似鹧鸪鸟胸前的羽毛的斑纹,故而得名。鹧鸪斑烧制难度极大,珍品数量十分稀少,是池外中外的稀世宝物,历来为收藏家所珍爱,数件绝品被日本藏为国宝。

5、曜变建盏

第五类,曜变。所谓“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得名。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方向的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仿佛置身于浩荡宇宙之中,周围是无数璀璨的繁星。

6、杂色建盏

第六类,杂色釉。由建窑黑釉器“窑变”所致,故釉面纹理变化多端,除上述五大类釉面纹理之外,还有一些杂色釉,如柿红色、赤红色、灰白釉、芝麻花、结晶冰花纹、龟裂纹等。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