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在叶礼忠看来传承建盏制作技艺是天意,是本分,更是责任。1948年,叶礼忠出生于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南山村。解放前祖父叶仁诗创办了水吉半岭瓷厂;解放后父亲叶希雄携半岭瓷厂私营设备并入并筹建了建阳水吉池中国营瓷厂,长期担任技术总负责人。
1962年,15岁的叶礼忠进入池中国营瓷厂跟随父亲学艺。年少的叶礼忠对瓷泥有一股异乎寻常的热情,常常在拉坯的转盘前一练就是半天,不久泥坯在叶礼忠手里便有了灵性,转盘飞转,一拉一捻间,或瓶,或碗,变化无穷。没几年,叶礼忠就进了技术小组负责瓷器模型设计制作。 1979年,中央美院、省轻工研究所、省博物馆与建阳瓷厂技术人员一道组成“攻关小组”,力图恢复失传800多年的建窑建盏制作技艺,叶礼忠成了攻关小组的一员,负责拉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攻关小组历时两年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成功烧制出兔毫盏。不久,专家撤走,叶礼忠成了本土不多,掌握建盏烧制技艺的人员。此时的建盏“养在深闺人未识”。生产出的建盏几乎没有销路,瓷厂无法批量生产,叶礼忠只能在私下里琢磨烧制技艺。2003年,叶礼忠退休,他无法放下祖辈传承的手艺,受雇于武夷山陶艺工作室,干别人的活,磨炼自己的技艺。随着仿制建盏产品逐渐走俏,2008年,叶礼忠终于实现梦想,和儿子叶智慧在考亭创建属于自己的建盏工作室。 门店的博古架上摆放着叶师傅研制开发的兔毫系列产品:盏、花瓶、笔筒、香炉,高贵素雅、古朴厚重,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连空气都有了古雅、宁静、厚重的味道。 叶礼忠不善言辞,五十多年来叶礼忠潜心研究兔毫建盏,使兔毫盏这一中华民间陶瓷艺术瑰宝的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完美。正当我们对博古架上的作品啧啧称奇,拍摄、抚摸,流连忘返时,叶师傅却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残件递给我们,这是一件花瓶颈部的残片,釉面颜色黑亮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细密的毫状金色纹饰,如兔子身上的毫毛,闪闪发光。叶师傅告诉我们,这件烧裂的花瓶残片比较接近他的理想,在叶礼忠眼里最好的盏永远在下一窑。举手投足间,对专业的敬畏,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瞬间令人肃然起敬。也许,正是这种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才使这一古老技艺穿越千年时空,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以古老技艺为业的叶师傅并不抱残守缺,相反却极富创新精神。叶礼忠陆续开发出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等系列产品,得到广泛认可,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等全国各地,最近叶礼忠研制成功“紫气东来”兔毫盏,紫色的釉面温润如玉,金色的兔毫闪闪发光,典雅华丽,静心凝视,似乎一股祥瑞之气袅袅而来,令人眼睛一亮,思绪万千,立刻明白了宋代文人墨客作句赋诗,赞其“紫瓯”、“紫玉”、“紫盏”的原因,确是恰如其分。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叶师傅用五十多年的时间研制开发兔毫盏,如今他的“忠”字款兔毫盏在消费者心中刻下深深烙印,成了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目标。2014年5月,叶礼忠的陶瓷作品《金兔毫碗》荣获第九届中国海峡工艺品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14年5月,叶礼忠设计制作的《银兔毫碗》荣获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2015年他的建盏工作室荣获“建阳建盏”地理商标准用权。 最让叶礼忠师傅欣慰的是,儿子叶智慧继承了自己的建盏制作技艺,悠悠建盏,后继有人。
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