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知识

迷人的瘦金体,迷人的建盏

泱泱大国千年历史,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数不胜数,瘦金体就是其一。该字体由宋徽宗赵佶创制,是书法界展现极致个性的一种楷书字体,亦可以称为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透过瘦金体苍劲秀挺的形体,反映出宋朝的主流审美。当时建窑可以说是凌驾于其它窑口之上,建盏作为宋代第一茶器,更是受到全国上下的竞相追捧。一国之君对建盏一往倾心,又耗注精力创出瘦金体。建盏与瘦金体从外形至内质都有其相通之处,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张扬与内敛的收放自如是这两个民族瑰宝无法掩盖的光芒。

迷人的瘦金体,迷人的建盏

▲宋徽宗《秾芳诗帖》,楷书, 绢本,卷,后期风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娟秀笔挺却粗矿狂野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有云:「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宋徽宗的书法杂糅各家,取众之所长又自成一派,后更是自创瘦金体,流传千古。 就瘦金体的形体论,其名应为瘦“筋”体,但因其于宋代为御书,出于对御书的尊敬,固以“金”易“筋”。翻阅细读宋徽宗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其早期笔墨风格稚嫩婉约,后期渐趋成熟刚劲且锋利,并有形容为“屈铁断金”。瘦金体整体风格飘逸有劲,运笔流畅如行云流水,却具飘忽不定之感,若隐若现,转折处尤为夸张,可见明显藏锋、露锋提顿痕迹。瘦金体是具有出众个体风格的一种字体,整体细秀笔挺却又透出粗矿狂野的味道,就如宋代主流的建盏釉色——兔毫盏。

▼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瘦金体,今人作。

迷人的瘦金体,迷人的建盏

瘦金体的创制者宋徽宗所著《大观茶论》中提到选盏标准,一句“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流传至今,成为建盏界口口相传的名句。我们通常认为此句是指兔毫盏,底色青黑,兔毫通透条达, 此为上品。兔毫盏毫丝细秀中不失笔挺,极具力度感,与瘦金体之形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建盏以狂野大气征服人心,瘦金体亦是秀气不失震撼力。不论是建盏还是瘦金体,都将柔与刚完美融合在一起,柔中显刚,刚中溢柔。

 

 

二、追求简单却举世无双 瘦金体运笔讲究直来直往,并无多余修饰,笔笔画画追求单一简约,提顿有力,苍劲大气,极简中犹可见风姿绰约处。赵孟頫曾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形不足以掩其骨,简约飘逸,却绽放君王光芒。诚如建窑所烧的黑釉茶碗——建盏,生于窑火,作于天公,不加雕琢,却惊艳世人。 建盏胎骨以含铁量高的黏土制成,釉水配料十分简单,仅有草木灰与含铁釉矿,缩釉原材料不添加任何人工物质;素烧以后上釉进窑,不于其上添龙画凤。中国陶瓷史烧制瓷器以来,始终按照传统的审美发展,主张主色尚浅,形体尚薄,加之修饰为美。建盏可以说是逆向思维的代表,颜色青黑,胎骨厚重粗粝,其自然天成的素雅与“黑”、“厚”的极致简约之美水乳交融,在追逐风雅的宋朝,成为了宋代第一茶器,于众多瓷器中脱颖而出,称霸一代!

三、简而不凡的世界珍宝 中国历史长河一望无迹,多少千年古文明、古文化扛浪前行,流传至今,即使于途中淹没,最终定能破浪而出,诚如瘦金体,诚如建盏。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源于儒释道三教,但实际的支柱却是来源于“儒”与“道”,宋人追求“极简”,以“儒”和“道”自立其身,含蓄不张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瘦金体与建盏文化价值上体现“大道无为”、艺术价值上表达“大巧若拙”与历史价值上彰显“大象无形”,即所谓“有意化无意,大象化无形”。 瘦金体的美,美在娟秀与苍劲相结合,非无力之秀,亦非鲁莽之苍劲;建盏的美,美在沉静与狂野的相交融,非无声之静,亦非狂傲之野。它们的深厚的历史价值亦从侧面体现了没有随波逐流,专注“本我”,无作为正是最大的作为,致使最终被定位为简而不凡的世界珍宝。

▼瘦金体,后人书。

迷人的瘦金体,迷人的建盏瘦金体与建盏的美好之处不在于其表,而是一代审美观念下造就的集大成于内的精神,讲究内敛、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真正的迷人之字,迷人之盏。 - 本文完 -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