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知识

建盏釉的不确定性,是一把双刃剑

 

Such certainty is beautiful,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but uncertainty is more beautiful still.

但变化无常更为美丽。

——Wisława  Szymborska(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如果对建盏没有了解,可能无法想象以下作品是同一窑口同一烧制技艺的产物。

兔毫、油滴、曜变;

点、线、面,各有千秋

 

建盏的釉色如此瑰奇多变,造就它在黑釉瓷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建盏釉的美感很大程度来自于自然析晶与分相的随机性,放大100倍之后,这样的随机性更为明显。这是人工描绘的斑纹所没有的。

这样不确定之美其实是很任性的——匠人将作品好坏的决定权分了一大半给上天。 11年前,也就是2007年,李达在权威刊物《收藏家》杂志发表一则长文,对建盏的工艺难度、分类、鉴赏方式作出全面解析。 此文对建盏在陶瓷学界地位的深化,对普罗大众入门欣赏建盏的方法,都影响深远。 李达作为化学专业出身的轻工所工程师,不仅是建盏工艺师,也是材料学方面的专家。他将多年实践获得的经验与理论结合,撰成长文发表,同他的建盏作品一起,树立了建盏界科普与审美的标杆。 在该文中,他对建盏工艺受到釉色的制约有深刻体会,先摘录分享如下(括号内为编者注释): 1)建盏釉层厚且流动性大 施厚釉是釉色的需要,釉色包括釉的底色和釉面斑纹。釉层太薄,釉不黑,釉薄处呈酱色。 再则,釉层薄,兔毫斑纹短,不流畅。油滴(即鹧鸪斑)斑点也不大。所以施厚釉是必要条件。

但是,高温厚釉给建盏带来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 一是釉厚干燥收缩大,易使釉层开裂,与坯粘不紧,烧时易缩釉或脱釉。 二是建盏在1300℃高温烧成,此时釉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大,使釉层从上到下逐渐加厚,釉层厚度上下不均,对斑纹的形成影响很大。 就兔毫来说,兔毫的斑纹好比水中的鱼草,在水浅处鱼草会被顶出水面,在水深处就沉在水中。

所以兔毫斑纹一般在碗上部很密集并突出釉面,在下部较稀疏,沉在釉中,似隐似现。 斑纹的浮沉程度不同,(与空气接触的程度不同)所受的氧化程度就不同,使得斑纹的形态和色彩都有所不同。 斑纹形态和色彩的变化,从审美角度看似是好事(即前文所说不确定之美),但实际变化的结果很难令人满意。 往往是上部斑纹过密,下部斑纹过稀或无斑纹。或者是碗上部斑纹都变灰色了,下部斑纹还不能析出。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记载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指兔毫流畅通达的为上品。

釉流动性大给建盏带来的另一劫难是,只要釉层过厚,或烧成温度过高,或烧成时间过长,釉就流下粘底。 ▼釉滴流至底部导致的粘窑/粘板,白色粉末是氧化铝粉,安全耐火,它能代替宋代的垫饼,起到防粘的作用。有这层粉末在,正常情况下圈足是不会粘板的,釉流到底部才会粘。

现代其它结晶釉流动性也大,但烧花瓶釉粘底可以打磨掉,不会报废。 建盏器形碗外下部露胎,从技术上就是给下垂的釉留些空间。若下垂的釉恰到好处聚成滴珠状,就有欲坠非坠之玄妙美感(这也是另一种不确定之美)。

建盏特征是:碗口几乎没有釉遮盖(即干口),釉色不黑又很干涩,碗外靠底足处有一圈明显的聚釉。   2)建盏釉的配方也难以确定 因为胎、釉、温度气氛等因素对斑纹效果的影响很大。 而窑中各处温度与气氛有差别,导致(某种固定的)配方很难适应,使制作者耗费大量精力也难适从。 就是现代每窑仅烧数件作品,配方也要经常变,因为坯变或其它因素些许改变,配方要跟着变。所以最难且最贵的配方其实是难稳定的配方。 (业内获得认可的高真正高手,都是会自己根据烧制中的意外调整配方的。没有研发能力注定被淘汰) 作者简介: 李达,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003年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集建盏理论与实践之大家。 长期钻研铁系结晶釉,攻克宋代建窑珍品鹧鸪斑(油滴)烧制难题。作品被紫光阁、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收藏。 其作品胎骨似铁,所烧鹧鸪斑为多层次立体结晶,至今无人能效仿。 建盏釉的不确定之美,是烧制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追求这样的美感,势必做出许多牺牲。 同一窑烧的坯,出窑之后每只都不一样,且次品比例高。质检过后,不能出厂的只能就地处理。从宋代开始就是如此。

建盏釉的不确定性,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变化出精品逸品极品,也可以让数日努力化为乌有。 而这也是很多人为之痴迷的原因,包括工匠和玩家都是。其中最可怕的是曜变,一旦投入,又烧不出想要的结果,容易走火入魔。这又是另一个话题,有机会详聊。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