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问题里,回答了什么是干口,建盏的干口算瑕疵吗?等干口方面的问题,那有的盏友就问了,既然干口不是瑕疵,是不是干口得多严重都没关系? 制作一只建盏,具体需要经过哪些工序?建盏烧制工艺的主要特点和难点是什么? 什么是供御款建盏?关于供御你又了解多少? 今天的四个问题,带你一共揭晓!
▼干口明显且宽,但其他部分玻化极好的宋代老盏。
龙窑柴烧,太难控制。尤其经过千年,硕果尚存者也不易寻找。如遇到干口明显,优点亦很明显的老盏,以金、银、黄铜等金属扣边,就可以直接使用、收藏。既能解决干口的影响,又不会错失宋人的宝贵遗产,而且这类产品的入手价格往往也讨喜。
▼日本收藏的许多传世建盏,都习惯给盏扣边,即使干口轻微的也扣。图为德川美术馆所藏数只传世老盏。
上图为概述版本。实际操作时,不同师傅会根据需要,对工序进行微调。比如有的师傅是以生坯直接上釉,而不是素烧后上釉。 这一系列工序,看上去每步就几个字,个中辛酸却是一言难尽。
建盏烧制的工艺特点与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盏所使用的胎、釉原料含铁量都很高。宋代其他窑口仿烧的兔毫盏等产品,斑纹品质很难达到正窑建盏的品质,主要就是因为原材料的成分没达到要求。 2、建盏的烧制,需要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 3、建盏的许多釉色需要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因此须严格控制窑炉内氧气含量,这就对窑炉的密封性能要求很高。 关于什么是还原气氛,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中详细解释。 4、建盏采用仰烧,上釉又厚,故而高温下,釉水会明显向下流动。这样的流动,是烧成结晶的要素之一,也是建盏的工艺难点之一。 5、建盏需要施厚釉,若釉薄,纹理不现,若太厚,釉水流动后,会触及匣钵底部,造成粘窑。 为减少流釉带来的粘窑,建盏只能施半釉。 6、因为釉的流动,建盏烧制过程中,口沿釉会变薄,故形成干口。而釉层最下方釉会变厚,易形成聚釉,甚至形成水滴状的釉泪(也叫釉滴珠)。
▼宋代兔毫盏的干口、釉泪
干口太过会影响使用和美观,虽然几乎无法避免,也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其范围。 而聚釉和釉泪则会增加建盏的美感,尤其釉泪似滴非滴的状态,不但捕捉到釉的流动,形成了永久的动态美,也是建盏的特色之一。 7、因为温度、气氛、釉的流动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建盏的结晶斑纹随机性很强。同一窑的不同位置,都会生成形态、色泽不同的斑纹。 这就导致建盏的斑纹很难人工控制,成品率、精品率偏低,也使每只建盏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 8、建盏可以说是“成也铁胎,败也铁胎”。铁胎虽然能帮助精美釉色的形成,也有其他性能上的优点,但是收缩率很高,在高温下极易变形,也明显拉低成品率。 因此建盏的胎土,不能使用太过细腻的胎泥。这就导致建盏胎骨不但颜色深,也相对其他瓷器更为粗砺质朴。
“供御”款建盏,就是宋代朝廷专门为皇帝定制的,全部由当时建窑顶级大师(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工艺大师)亲手烧制。“供御”多为直接刻写于足底内,作阴文整体,通常都是楷书,也有模印于垫饼上,作阳文反体。 有好多盏友认为,不就是在建盏底部加了俩字嘛,也没什么特别的。其实不然,“供御”款建盏因为是皇家的专门定制,所以不管在器形还是口径、高度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当时,如果刻有“供御”款的盏被烧坏了,必须立即销毁,绝对不能流入民间,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被发现了可是要满门抄斩的。所以,“供御”款建盏是跟民用盏严格区分的。 同样是“供御”款的建盏,刻款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刚劲有力,有的毫无章法。其实,在古窑址中,发现了不少“供御”款垫饼,说明在当时,除了刻款,还有印款。但是,我们现在在所有发现的底款残片中,很少发现有“供御”的印款,而只见“供御”垫饼。为何呢? 其实这个问题目前流行有很多说法。笔者觉得相对靠谱点的有以下两种说法: 1、印款字体更加工整而统一,专门上贡朝廷的窑口应该大多采用印款,而相比于其他窑口,这些专门上贡朝廷窑口技术水平高,成品率也高; 2、建盏大家都知道,即使成品率再高也是有次品的,而这些次品需要集中彻底销毁,所以现在少见印款“供御”残片。 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不管刻款还是印款,他们的字体都是自然不拘的,非常流畅,而仿品中这种神韵是模仿不出来的。 作为价值来说,研究宋代供御建盏顶级标本首选品相完整的老供御盏,但存世稀少,价格高昂; 次之为刻有供御字款的盏底标本,但由于瑕疵品不能流入民间必须立即打破的原因,供御盏底残片价格仍较高; 最经济的标本就是供御垫饼了,虽然同是宋代古文物,但是由于存世较多,价格低廉,但是保存相对不易,容易磕碎。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