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窑长期烧制贡品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大量的贡品款标本以及部分整器。目前被公认为贡品款的「供御」、「進琖」有什么特征?如何辨伪?本篇揭秘。
底款是建盏考古、鉴藏时的重要参考,也为建盏文化增添许多色彩,兼具史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老盏的底款种类繁多,按制款方式分,可分为手刻款、印章款、墨书款三类;按款识纹样分,可分为贡品款、姓氏款、数字款、其他汉字款、符号款等类别。
其中贡品款出土实例多,为考古界、收藏界所乐道,中科院的材料学专家也多次对贡品款的建盏标本做分析研究,本篇统一梳理介绍最受瞩目的贡品款建盏。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东亚地区活跃的欧美人,开始注意日本古董商交易的一种神秘典雅的黑色瓷器。 1935年,对建盏一见难忘的美国人 J.M Plumer (詹姆士·普拉玛)决定亲赴窑址解开这神秘黑瓷碗的来源之谜。 付诸行动后,他不但准确地找到水吉建窑遗址,而且发现了大量标本。
普拉玛氏的成果在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发表之后,引起西方陶瓷界、收藏界的轰动。从那时候开始,欧美的收藏家就一直在留意收藏宋代建盏。 普拉玛氏发现的标本中,就有不少带底款的碗底。包括「供御」款。他的举动也让沉寂数个世纪的建盏,作为农业时代的奇迹,重新出现在工业时代。
建国后,我国考古学者多次对建窑遗址开展保护性发掘工作。 并在统计底款种类、数量时表示,建窑在宋代是有烧制贡品的,且最直接的实物证据来自于「供御」、「進琖」两个底款。 「供御」即供予御用之物;「進琖」简体字就是进盏,意思是进上之盏。「供御」款多为手刻款,「進琖」款多为印章款。
水吉建窑遗址出土供御、進琖标本的时期,从北宋中晚期横跨至南宋中晚期,于芦花坪、大路后门2处窑场均有出土,说明建窑在宋代是长期烧制贡品的。
「供御」款是建盏底款中知名度最高,现存实例也最多的贡品款。 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绝大部分都是手刻的楷书,手刻笔法有狂放不羁者,有笔法成熟者,不同个体之间风格迥异。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