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窑茶盏
建盏有的几百块钱,有的几千块钱甚至几万、十几万。对于不懂建盏的朋友来说,的确很难分辨好坏,差不多的器型,差不多的斑纹,都感觉差不多。而恰恰就是这个所谓的“差不多”,实际就相差很多。这个需要您在挑选、把玩建盏的过程中去成长的。
△孙建兴 大束口虹彩
建盏的每个个体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每一件建盏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绝品!一只建盏完美品所倾注的,是时间、是人情、是温度、是天意,这些是无法衡量、只能被感知的。 那如何正确欣赏建盏的美,我们从下图中,在日本被奉为国宝的这只建盏开始。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曜变
想象下,在一片漆黑的未知世界里,星星点点的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变幻不定,其如浩瀚的星空,深邃而不可知,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敬畏。日本人用“碗中宇宙”这类词汇去形容这个建盏,并称之为“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 虽可能有过誉之嫌,但不妨碍它——美。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曜变
建盏之美得从宋代开始。 宋代整体“崇文抑武”,实行“文人治国”,于是雅致、内敛、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及理念成为一时风尚。这是个植根于生活,而又不断发掘的时代。它们有一种近乎细致的审美,宋词和宋瓷均是如此。人会用心去体会一个小小的细节,从柳树的新芽,到黄昏的潇潇雨,再到到人们头上轻轻颤动的一个首饰,如“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一般。
△南宋词人辛弃疾作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瓷也是如此。它更多的依靠其质感、颜色、器型,更单纯的去表现美。这也是宋代茶的审美,它扎根于儒释道思想体系,讲究的是深层次的、有内涵的、脱俗的、耐人寻味的美,注重的是意境。
△宋代瓷器 官窑青釉圆洗
于是这个时代成就了建盏的美。建盏的优秀作品的稀有性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则是每一只茶盏都有特鲜明的个性,就如同汝窑、哥窑那些绝不重复的开片。建盏之美则来源于其自然,脱俗,幽玄,枯高,静谧之美,它与茶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
△宋代瓷器 汝窑三足瓷香炉
△宋代瓷器 哥窑青釉鱼耳炉
对这种美的追求终将回到外形。一方面,建盏为胎体含有较多铁元素,烧制后,胎骨给人感觉多位灰色调,胎质粗糙且坚硬,俗称为“铁胎”,除保温功能外,另有一种朴素。另一方面,建盏釉面整体肥润,由于其正烧的方法,故其口沿釉层较薄,内底其釉面普遍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釉面在高温下流动形成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粗放中透露着自信和细腻。
△建盏的“釉泪”
最后则是其釉面所表现的奇特的花纹,其色从灰、褐、银白、银蓝、金黄、彩色不等。在高温熔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捉摸不定的诸多花纹形式。这些釉面花纹与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似为“窑神”之作,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由于非人力所为,因而更显名贵。
△兔毫盏内壁斑纹
△油滴盏内壁斑纹
△曜变内壁斑纹
这就像上帝掷骰子,不讲究点数,更不知会掷出如何的点数。 虽对于釉面分类及称谓大家还有争议,但我们依然根据文献和大家的经验总结,大致按照乌金(绀黑)、兔毫、鹧鸪斑(油滴)、曜变及杂色等去鉴赏,便于我们去发现他们的美。 兔毫釉 兔毫是建窑最典型的且产量最大的产品,可见于许多博物馆,以致人们常常习惯以“兔毫盏”作为建盏的代名词。黑色的釉面上透出细密的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般,其可分长短、粗细,颜色有金黄、银白如“金兔毫”、“银兔毫”,变化多样。微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有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大观茶论》
而这些兔毫则表现出一种流畅通达条理质感,如倒影拂动,生机活现,别有情趣。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兔毫盏
△上海博物馆藏兔毫盏
△首都博物馆藏兔毫盏
鹧鸪斑(油滴) “鹧鸪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如陶谷《清异录》中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鹧鸪鸟为闽北山区常见的鸟类,其胸部“白点正圆如珠”则因为雄性鹧鸪鸟。而在日本文献中,多为“油滴”一词。如成书于日本应永年间(1394-1472年)的《禅林小歌》中载:“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天目。”其形可大可小、其色可银可金,大者直径达1厘米,小者细小如针尖,如沸腾之油滴。
△《清异录》
注释:在此我们参考1998年李达先生载于《陶瓷学报》中《论鹧鸪斑建盏》的观点,认为“油滴”就是“鹧鸪斑”,在此不做讨论。
△鹧鸪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油滴盏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油滴盏{宋}
曜变 曜变单列出来,核心因为其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的方向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表现出一种神秘、枯高而静谧的美感。“曜变”烧成难度极大,故传世甚少,仅日本收藏四件,其中三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一件被定为重要文物。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曜变
△宋代 曜变天目茶碗
乌金(绀黑)釉 “绀黑”一词在宋代蔡襄的《茶录》中已有记载;“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这类建盏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亦或是呈黑褐色或酱黑色。“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
△《茶录》中记录的相关内容
△乌金釉
△{明} 乌金釉建盏
杂色釉 建盏烧制过程中,纹理变化多样,形成了许多种颜色,因不便于一一区分,则统一归类在杂色釉。例如常见的有柿红、赤红、酱绿、酱黄等。
△柿红
△酱黄
如此可见,请上帝投出你喜欢的点数绝非易事,但有时,他一定会带给你不可想象的惊喜! 然而,建盏从来都是一种残缺的审美。每一件都是不完美的,而每一件又都是完美的。因为我们深知没有完美的,但我们愿意欣赏它的残缺的时候,它是独一无二的完美。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