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成时受到工艺制约的因素增加,难度加大。
银斑能反射出单色宝光,曜斑是七彩宝光,这些宝光就是建盏的“魂魄”。银斑,曜斑的背景是黑色。这意味在严酷的能吞噬一切光线的险境中居然隐含着多层次的闪光的东西,其釉色恰如深邃玄奥的宇宙星空。
也象征在空灵静谧的禅境中藏有神奇的富有活力的灵物,其质感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精神相符。建盏具有“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艺术之美,正与茶人“茶禅一味”的审美心境契合。所以物能反映宇宙、文化和艺术。
铁红晶花、褐色斑纹和银斑、曜斑展现的色彩有显著的区别。银斑、曜斑的“色”其实是物质反射出的光芒,而不是物质本身的颜色。银斑像“明镜”,入射光基本上没有被吸收,全反射出来,所以银光闪烁。
△内壁斑纹
曜斑的薄膜就像水面上的汽油,本身没什么颜色。入射光通过薄膜后反射出来的干涉光是曜变的七彩宝光。而红褐色斑纹的铁锈色是物质吸收大部分波长的入射光后,把少部分不能吸收的吐出来的颜色。所以“色”与“光”有本质的区别。如果把物质对入射光的吸收当作索取,那么全反射的意义就非同一般。
由上可知,深层次斑纹展现的形状是影像,色彩是光芒。所以从铁红晶花到曜斑,“形与色”逐渐演变为“影与光”。 上述形与色的演变,与佛家、道家的学说有共通之处。佛家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讲戒、定、慧。道家讲神静心清。银斑、曜斑的物质是清的,有活力,所以会闪光。
浊的物不会闪光,无光则无明。可以这样比较:工艺制约相当“戒”,清的物质在釉的界面上显现相当“定”,明则相当“慧”。“无色”其实不是无彩,而是色彩被光彩取代。从“色”突破到“光”,这里有一道非常难于逾越的天然屏障,也就是银斑这种能反射光的物质瞬间会被氧化变灰,灰斑像魔一般紧缠银斑。 说明物质也存在清与浊两面的剧烈交锋。此界时空变化的时间因素突显。从这里可以真切感悟老子“和光同尘”的自然规律。理解“五色令人目盲”的深刻含义。
△道德经中提到的“五色令人目盲”相关内容
铁红晶花不会闪光,不属于“魂魄美”,但展现的是自然的“肌肤美”,不是“胭脂美”。而且这种肌肤来的也不容易,它的形成是液液分相机理。有些属于过饱和析晶的结晶釉,晶花更大,其外形都有棱有角了。
曜变的诞生过程和人的初始阶段相似:土以简朴的身躯,冲击一道比一道坚固的天然屏障,在无数同伴带着满身伤痕纷纷夭折的残酷氛围中孤独前行,穿越险恶狭长的时空隧道,最终与火结合成功,放射出神秘的生命之光,展现原始的纯真的浑沌之美。
建盏器型小,釉色黑,斑纹隐,趋向无形无色。但“朴虽小,天下不敢臣”。浓缩的才是精华。日本作为国宝收藏的中国自古以来的8件陶瓷艺术品中有4件是建盏,含3件曜变盏,1件油滴盏。这一沉重的历史事实印证一条普遍的真理:形色不会永恒,不朽的是朴。易生易灭是无情的自然规律。
宋代建窑油滴茶盏是仅次于曜变的名品,目前国内所藏宋代建窑茶盏中没有一件完整的油滴盏。 除了以上这些,日本各大博物馆所藏精品建盏还有以下等等:
△美不过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应。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浮在事物表面,无形的藏在灵魂深处。审美的智慧在于感知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道无名。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