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知识

一花一世界,一盏一禅宗

 

禅宗美学深刻地影响着宋代茶文化 建盏是“禅艺合流”的一种产物 建盏中的神品“稻叶天目” 釉面呈现含蓄朦胧的审美效果 体现禅宗美学提倡的审美感悟 该盏具有顺势而为、真如缘起、一空万有、残缺之美等禅宗美学理念 曜变天目因其特殊性 使得它也如“诗明禅”一般, 对茶人具有“盏明禅”之妙用
壹 | 顺势而为

浸釉、吹釉和荡釉是常用的施釉法。浸釉效果呆板,吹釉需要人为控制, 人工痕迹重, 不符合禅宗所提倡的顺势而为之美。 静嘉堂的稻叶天目实物:盏内外均采用一次荡釉后入窑一次性烧成,在烧成过程并未增加其他人为控制因素,釉水在底部所呈现不规则的流淌和部分地方集釉略带釉泪之韵味的现象。这种制作手法符合禅宗所提倡的顺势而为之美。

一花一世界,一盏一禅宗
贰 | 真如缘起

稻叶天目表面形成“星云宇宙”一般的效果属于“窑变” 对于“窑变”古人在《景德镇陶录》中提到: “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 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 火性幻化, 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 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 直名之曰窑变, 殊数见不鲜耳。” 建盏的釉色变化属于“天工”而非“人巧” 它们入窑前虽“千篇一律” 但出窑后却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釉面效果 这是因为每只建盏本身胎骨和釉水在成分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异 它们所处的窑内位置、火温和还原气氛的条件也稍有不同 按照“真如缘起”理论: 世界一切现象的有无、生灭都是以“真如”为缘和而生的,并且按照一定条件的存在而存在,依照一定条件的离散而毁失,也就是说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依存、转化的。像稻叶天目这样的建盏在窑变过程中的釉色幻化,正体现了禅宗真如缘起的美学观念。

一花一世界,一盏一禅宗
叁 | 一空万有

在入窑之前 技艺再高超、再有经验的烧窑师傅 也难以从胎骨或釉水看出建盏出窑之后所呈现的釉面效果 这覆盖在胎体上的赤红色的釉水, 没有任何釉色呈现宛若“空” 在经过窑炉的“历练”之后所形成千变万化的釉面效果 可谓“万有”。 正如宋代道谦禅师所云“万有一空, 一空万有”的般若境界之美 在这“有”与“无”之间的幻化 瞬间内外特定条件使得建盏釉色在“形成和消失”之中变幻。 稻叶之“变”是“火性幻化”的结果。

一花一世界,一盏一禅宗
肆 | 残缺之美

在窑炉的不可控变化之中, 形成各种“瑕疵”是司空见惯之事 禅宗美学为主导的宋代 这种残缺之美却得到时人的认同和喜爱 如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一片“重要文化财”级别的包金边油滴建盏 釉底部均带有不规则的垂釉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 禅宗美学里提出刻意的完美不是美 每一片“瑕疵”的建盏都孕育了一种“自然无心的美” 这正符合禅宗的残缺美学理念。

一花一世界,一盏一禅宗
禅宗美学对宋代茶文化影响最为深远 建盏是与茶人接触最密切的器物 是陶瓷匠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也是时代审美凝聚的载体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