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重回巅峰 | 第一本记载建盏的文献与背后的尚书郎

要过年了,延续重回巅峰系列,分享一些轻松的建盏历史知识。 第一本记载建盏的文献,可追溯至宋初。作者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一、一本被《辞源》引用多次的书

已知第一本记载建盏的古书是陶榖(902~970)所撰《清异录》。 《清异录》是一本宋代笔记。流传版本较多。全书共37门,600多个条目。 《清异录》并不是一本无名的杂书,而是在宋代就经常被引用,到现代依然有多个条目被《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采录的文献,可见其参考价值。

二、可考证的最早建盏记载

《清异录》中记载建盏的条目,文字本身有不少人很熟悉。那就是

「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句子意思很简单,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可——福建有地方制造茶盏,花纹像鹧鸪鸟的斑点一样,点茶、斗茶的行家都很宝贝它。 这段话现已公认是说建盏,而且是鹧鸪斑盏(日称油滴天目)。 鹧鸪是一种福建山地较常见的鸟类,在宋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现在城市居民见过实物的可能不多,鹧 鹧鸪斑究竟具体指建盏的哪种实物,曾有争议。关于鹧鸪斑一名的辨析,之后会出详细的文章说明。

另外《清异录》分为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药品、禽名、兽名、装饰、陈设、器具、酒浆、茗荈、馔羞等37门。 大家可以猜下鹧鸪斑盏的这一条属于哪个门。答案在文末公布。

三、宋初「黑红」的文人

《清异录》是一本对后世很有影响力的笔记,它的作者也不是一般人。 陶榖生于唐朝末年,在五代与宋初都做过官,官至刑、户部尚书,颇具文名。他的人生横跨唐宋,清异录的内容也横跨唐、五代、宋初。  虽然陶榖文学造诣很高,人品却较多争议,宋太祖赵匡胤就不是很待见他。身上的花边新闻还被唐伯虎、傅抱石画成画。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又黑又红的一个人。

1、年年依样画葫芦

陶榖本姓唐,后晋时期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就是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的那位)的名讳,改姓为陶。 陶榖历仕五代中的后晋、后汉、后周。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陶谷抢先拟好后周恭帝禅位制书,作为宋太祖受禅之用。 宋初,陶榖自认为久在翰林院,功劳不小,便指使党羽向皇帝推荐自己,希望能得到重用。 宋太祖笑道:“我听说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参照前人旧本,再换几个字句,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而已,算不上什么贡献。” 陶谷听闻,题诗自嘲道:“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太祖得知,更加不愿重用陶谷。 这个故事就是俗话「依样画葫芦」的来历。

赵匡胤军功上位,武力值很强,有太祖长拳、太祖盘龙棍流传,被网友调侃为铁拳无敌赵匡胤。 虽然赵匡胤很能打,但是为人却算是开国皇帝中比较厚道的。而且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陶榖被厚道人不待见,说明一些问题。 江少虞评价说,陶榖自五代至国初,文翰为一时之冠。然其为人,倾险狠媚,自(后)汉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之祸,由是缙绅莫不畏而忌之。太祖虽不喜,然藉其词笔足用,故尚置于翰苑。

2、出使南唐,写艳词赠女

陶榖除了和宋太祖的段子之外,出使南唐时的花边故事,还曾被唐伯虎、傅抱石等画家作为绘画题材。 陶榖奉命出使南唐时,南唐国力弱小,而陶榖自恃上国身份,态度傲慢。南唐名臣韩熙载设计,派宫妓秦蒻兰扮做驿吏之女以诱之。陶榖上钩,并作一阙艳词《春光好》赠之。 数日后,南唐又设宴招待陶榖,陶矜慢不改,南唐君主遂令蒻兰出来劝酒唱歌,歌词即是陶榖那阙《春光好》,陶榖大为羞惭,不得不连饮狂吐。此时传开后成为笑柄。也成为后世画家的题材。

四、《清异录》本身的争议

不但作者黑红,《清异录》因为年代久远,流传版本多等原因,也有争议。 比如其中关于陶榖子女的纪录和宋史有出入。 有观点认为此书整本都是后人伪托。但是书中也有很多条目可以和当时的记载互相印证,因此认为全书都是伪作的观点有些武断了。 学界现在一般认为此书的成书时间和作者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部分条目经过后人的增改。各派观点可以写好几篇论文,此处就不展开了。

鹧鸪斑盏的文献记载在北宋前期已经非常多,建盏界学者多数还是认为此条作为最早记载建盏的纪录,在没有更可靠的证据之前,是成立的。 另外古代典籍散佚的情况本来就很严重。元灭宋、清灭明都导致大量古籍流失。也许考古学会帮助我们找到更早的纪录建盏的典籍。 建盏的历史和宋代历史息息相关。很多朋友也许对宋朝的时间线不是很熟悉。本文所提及的《清异录》就在图中开头这一段。 文章开头的答案是「禽名门」,不是器具门也不是茗荈门。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