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盏历经沧桑已有千年,千秋万代的传承里它曾断代八百余年,如今它正全力追赶往昔的辉煌。于历史中它绝不仅仅是一盏茶器那么简单,每一只盏都承载着制盏人的心血与寄托,其中魅力不言而喻,它的美美在方方面面,而釉色更是生生世世以来建盏美丽的象征。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建盏的釉色,感受它的魅力吧! 建盏的魅力在于它的质朴、本真,而表现这质朴的正是它的釉色和斑纹。现在较为常见的,产量较大的是釉面斑纹特征较为明显的油滴、兔毫、曜变三大类;而一些古代建盏中极常见“单色釉”与“杂色釉”却很少有人仿制生产。
近几年,随着建盏的市场热度迅速攀升,这种较为小众的单色釉建盏逐渐开始得到市场认可。单色釉也称“一色釉”或“纯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黑釉、绿釉和白釉等。一方面,建盏的烧制技艺极为特殊,即使采用相同的釉料,建盏的釉面1300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熔烧过程中,会因为不同窑位窑温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釉面效果,自古就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另一方面,建阳在明清时期,在黑釉瓷器生产衰落后,也曾经生产或青白瓷的产品。
当代单色釉建盏的烧制,源自建阳本地瓷器生产的历史,而要保证各个色系产品发色的稳定,除了对传统工艺的研究外,也需要在材料与工艺上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无疑也提高了单色釉建盏的烧制难度。现代建盏单色釉有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运用建盏的“铁胎”与青釉相结合。
烧制出来的盏既古朴厚重,又带着青瓷的清丽婉约。 在中国民用瓷器历史中,青白瓷一直占有主要地位。因为宋代素有“茶色贵白”、“宜黑盏”的理论,这样才让看似并不起眼的黑釉建盏有了用武之地。宋代点茶的兴起,建窑黑瓷影响深远,导致许多人并不知道建窑其实自古以来还有烧制青白瓷。
水吉镇建窑窑址主要是分布在芦花坪、大后门路、牛皮崙及社长埂等四处,以黑瓷为主,同时也兼烧青白瓷。此外,麻沙镇的白马前窑主要也是以青瓷为主,平时也接点黑釉瓷兼烧的活计,莒口镇南华山窑也是专烧青白瓷。在县城城关附近的源头仔村,发现了一处烧青釉、青白釉的元代窑址;源头仔村附近的碗窑也发现了一处烧青釉瓷的明代遗址;永吉镇大后门路村也发现一处烧青花的清代遗址。
从以上的种种发现,说明了建窑至少创烧于唐代的晚期、五代,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烧瓷的时间应该长达一千多年之久。换句话说,青白瓷的烧制其实比建窑黑釉持续更长的时间。似乎青白釉更有“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青白在人间”的感觉。 宋开始了对瓷器开片之美的认可。
宋代瓷器釉色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崇尚天然真实,鄙薄雕琢伪饰,把自然朴素的美作为理想美的典范。宋代瓷釉的美除了釉色之美,更多的体现在釉的肌理上。釉色之美是瓷器产品的共性之美,而肌理之美则体现了其个性美。肌理原指人的肌肤组织和形态特征,现代设计中,肌理用来特指材料的质感和纹理,瓷器的肌理指釉的质地以及产生的纹理效果,换言之,“肌”代表釉的质地,“理”代表釉的纹理。
而这纹理还必须是自然形成的。在王东凯的单色釉作品中,可以看到开片这种瓷釉质感的肌理之美。 灰色,是介于黑与白之间的颜色。建盏中的白,是一种偏白的灰色,有点石灰的感觉。其实,白釉的建盏其实已经是灰色的,只是比较偏白了一些,更多的不那么白,或者还有层淡淡的黑色就是建盏的灰色釉。灰色釉在宋代斗茶兴盛的朝代并不适合拿去点茶,因此也是被遗忘的一群,甚至是被遗弃。但它从未真正被遗弃,否则今日我们也就无缘得见了。
灰色釉的温度是需要在1200C°前后,在这个温度下,它褐黑相交,灰头垢面,釉面仿佛涂了一层灰在上面似的,故取名“灰皮”。(在日本被称之为“灰被”)。但实际上它没有被蒙灰,由于窑内的火候、气氛以及火力的增减、釉料的比例及各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釉面呈色变化,釉色多为灰黑、灰白色。
凡呈灰色的器物多属半生烧,应该属于败笔,但是却也有其独特又与众不同的美,在日本深受喜爱,成为稀世之宝。 宋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达到顶峰的时期,宋人不仅在物质上是富裕的,在精神上更是强大,古代美学到宋代要求绝对单纯,用简单的形体,单一的颜色和单纯的质感去表现。熊熊的火焰,燃烧着一个个建盏人的梦想。 一盏一世界,看似简朴无华的单色釉,其实暗藏无数玄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受到其中奥妙。当下的社会,节奏极快,只有当你真正做到静心,仔细去端详一盏,才能看到一片纯色中,有着最为广阔的天地。而建盏中的单色釉,历经千年,阅尽沧海桑田,却仍优雅从容,华丽的回归。 物有情,温暖无声;玩盏兴趣为先,不忘初心!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