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从徽宗御用到东瀛国宝_建盏与中日茶文化

建窑是中国最著名的古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故址在今福建省建阳县一带,以烧制黑釉茶盏而闻名,并以“松风鸣雪兔毫霜”的朴淡雅宜之美,“熁之久热难冷”的实在之用,隐蕴儒家、禅宗之理,融通中日茶道之学,而成为茶文化的一个缩影。

 

建安瓮碗鹧鸪斑:器出建阳

建阳居闽中,北睨浙赣,南望铁乡、紫盖,旁联黄华、白鹤之秀,襟山束水,为东南胜地。晚唐以降,窑业勃兴,及至赵宋,已负盛名。

宋代的建窑既烧制青釉日用瓷,更以黑釉盏见长。其因地取材,选用高铁、低铝的瓷土,胎体坚厚,有“铁胎”之质,略含砂粒,质粗而朴拙,胎内细小气孔宛若毛细。蔡襄《茶录》称“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对于宋人而言,这种厚胎的茶盏,有着良好的保温功用,适宜斗茶。

建盏普遍采用蘸浸法一次性施釉,釉层厚重而肥润,《格古要论》赞其“色黑而滋润”。采用正烧法,口沿釉薄,而内底釉积,外壁多施半釉,常见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由于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建窑黑釉呈现出绚烂多变的纹理,实际上是如云似雾的结晶体,以绀黑(乌金)、免毫、油滴、鹧鸪斑等最具代表。

建盏的器型也深谙宋代“尚用”之美学。其口沿多内敛,或束口,斜腹,矮圈足,《大观茶论》云:“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建盏斗笠式的造型,既“易于取乳”,又“运筅旋彻”,而其内敛式的设计“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与朱熹推崇的“不以繁缛为巧”“不以深隐为奇”思想相辅相成,是宋人生活哲学的外在表征。

 

兔毫连盏烹云液:徽宗御用

两宋时代,缙绅之士,韦布之流,皆以饮茶为风尚,尤好斗茶,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迟至北宋晚期,建盏已进入宫廷,部分署“御供”“官”等款识。宋徽宗不仅在《大观茶论》中对其赞赏有加,亦作宫词述达建盏斗茶之欢愉,如“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近年来,在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南宋御街等遗址中,都出土有建盏。2009年及2017年在与宫廷相关的遗迹中,甚至发现了罕见的曜变天目盏残片,堪比日本国宝。可见,建盏已成为上流社会茶事活动不可或缺的重器。

斗茶,又叫斗茗,即比赛茶的优劣,是两宋时期风靡一时的雅事活动。参与斗茶者,需各自献出所藏名茶,或当年新茶,一一品尝。斗茶项目包括茶之色、茶之香、茶之汤等,经众人品评,以上乘者为胜。唐庚曾撰《斗茶记》,指出“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实际上,在整个斗茶期间,汤色、水痕尤为关键。茶汤以色白为上,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汤花则不只观色,亦看水痕出现之先后,即宋人廖刚笔下的“兔毫扶雪带香浮”、范仲淹所言的“紫玉瓯心雪涛起”。

在宋人看来,绀黑釉利于斗茶,而兔毫、鹧鸪斑或更适于点茶及“茶百戏”。宋僧惠洪诗云:“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清异录》云:“闽人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相比于斗茶的“步步惊心”,点茶则更为闲适与从容。杨万里《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言:“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中国的哲学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换而言之,是体悟式的哲学。简约朴致的建盏,寄托了宋人对天人关系与道德理想的深刻思虑。

 

无上神品:东瀛国宝

早在平安时代,宋僧东渡,广弘佛法,亦将宋朝的饮茶之俗带入日本。元弘三年(1333年)之前,“建盏”一词已出现在金泽贞显的信札中。到了室町时代,建盏不仅是千金难求的珍稀唐物,跻身于“东山御物”之列,亦成为象征将军身份的“格式道具”。《大明别幅并两国勘合》则明确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皇帝赐予“日本国王源道义”(即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以“黄铜镀金厢口足建盏十一个”。其中便包含宋代的建盏。

日本现存曜变天目盏三件,分别藏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藤田美术馆及大德寺塔头龙光院,皆被指定为国宝。静嘉堂文库藏曜变天目,又名稻叶天目,束口,尖唇,深腹,圈足。胎体呈黑褐色,露胎见旋坯纹。外施黑釉,釉不及底,口沿微失釉,胫底有釉泪。经德川幕府、稻叶美浓守正则、小野光景递藏,后归岩崎弥之助。日本茶道,取宋儒之寂然凝虑,又融入冷、枯、瘦之禅风,曜变天目以其“右军墨沼”之色,“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的氤氲之变,而成为茶道活动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器。

 

余论

今日的建阳,仍有一批工匠钵承传统,推陈出新。如陶民柴窑,仍坚持手工拉坯、修胎,以柴窑烧制建盏。虽成品率远低于电窑,但选用高油脂的松木,人工控制窑温,在温度或高或低,还原火焰忽明忽暗间,再现千年前的宋韵风华,蕴藉宋儒之旨,禅宗之趣,而深深沉沉,别有一番思忖在其间。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盏在21世纪初焕发出新的荣光。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文章来源于“温玉鹏”,部分图文整理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仙子删除,谢谢!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