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李达科普—建盏烧制难度和胚的制约

长期钻研铁系结晶釉,攻克宋代建窑珍品鹧鸪斑(油滴)烧制难题。作品被紫光阁、北京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机构收藏。 李达作为化学专业、轻工所工程师,不仅是工艺师,也是材料学方面的专家。他将自己的学识写成文字分享,同他的建盏作品一起,树立了业界的标杆。

判断一件瓷器的烧制难度,可以从坯、釉、窑温和窑中气氛这四个制瓷因素的制约程度考虑。

这就需要了解制瓷过程中四个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有多大。

有些瓷器的釉色,虽然配方很独特,但烧时不易出现缺陷,成品率就高,可以大量生产。

还有些瓷器,虽然烧成温度很高并需要还原气氛,但温度和气氛的增减对产品影响不大,其烧制难度也不大。

不同斑纹的建盏烧制难度也差别很大,下面我们从四个制瓷因素入手,来分析建盏斑纹形成的技术难度问题。

建盏工艺难题之坯的制约

建盏的坯体材料是采用一些氧化铁含量高达8%左右的有色粘土配制(即铁胎),这些天然原料塑性差,收缩大,耐火度也不高。

用这种泥料拉坯成型的茶盏,在干燥阶段就很容易变型开裂

而氧化铁是助熔剂和发泡剂,在高温还原阶段不仅降低坯体耐火度,还易使坯体起泡,实际上这种坯泥只适宜制陶。

由于建盏斑纹须在1300℃以上的还原焰中形成,坯体在这种条件下,极易产生变型、起泡等缺陷,宋代建盏坯中含有粗颗粒石英,虽然对克服这些缺陷有帮助,但容易造成釉面有颗粒凸起的毛病。

李达科普—建盏烧制难度和胚的制约

如果采用氧化铁含量较低的粘土,或采用瓷土加氧化铁制坯,虽可提高耐火度,但烧出的釉面斑纹效果不佳

这表明坯体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对釉面斑纹有重大影响。南宋时期福建其它窑口兔毫效果不好,与坯铁含量低有直接关系。

中外陶艺家为解决建盏坯体材料耗尽精力。西班牙陶艺家杜阿尔多·库尼先生研究建窑黑瓷四十多年,他给笔者来信中写到:

“我们所有研究建窑技术的人,都在一个问题上卡了壳,那就是我们所掌握的原料其耐火性能都达不到宋代陶工烧制出精美的建盏珍品所必需的极其困难的条件——极高的烧成温度和最大的还原气氛的要求。”

研究建盏工艺二十余年,的确就在福建也找不到(完全)满意的泥料,坯体原料难以确定。

其实,宋代人也没能很好地解决建盏坯的问题,成山的废品给窑匠带来的心里创痛是巨大且无奈的。现代有些人避开黑坯,使用白坯(即非铁胎),斑纹效果与宋代差距太大。宋代建盏中有些坯的外观呈褐色,是由于后期氧化所致,坯体内部还是黑的。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