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陈大鹏——油滴撇口盏欣赏

建盏界中,说起陈大鹏大师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在 1978年底陈大鹏开始试烧,他采集各地的泥土做胎,包括水吉、茶洋还有老家福州新店,不同配方的釉料也试验了几十种,就在这一年,他对宋代油滴的烧法已经基本研透。

陈大鹏——油滴撇口盏欣赏
孤品 陈大鹏华北油滴撇口盏

陈大鹏从十三岁开始在南平第二陶瓷厂当学徒,经常到建窑窑址上收捡瓷片。偶然发现的一块黑底银斑,引得陈大鹏日夜琢磨。虽然他常在陶瓷厂配置釉料,对不同瓷器的烧法都甚是了解,却唯独弄不清楚这个油滴瓷片的工艺。

1978年,改革开放初年,国家对古代名窑工艺的研究开始重视,陈大鹏研烧宋代油滴建盏的事也得到了厂里的支持,福建省轻工研究所和中国古陶瓷学会等单位都参与到宋代油滴建盏的工艺恢复中,最终,宋代油滴建盏1981年正式复烧成功。

1984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的鉴定表明,陈大鹏烧制的油滴建盏在器型、釉彩上都达到了宋代“建窑”水平,与宋代真品形似、神似、质似。

随之,各种荣誉、表彰潮水般涌来,他被市政府奖励晋升一级工资,还被保送到山东济南轻工业学院深造。南平市第二陶瓷厂也凭借陈大鹏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各大展览会中名声大噪,创造了大量外汇。

陈大鹏——油滴撇口盏欣赏
孤品 陈大鹏华北油滴撇口盏

这一切并不轻松。那些光辉的历史,在陈大鹏看来,只是年轻时候的一点安慰。他说:“我是福州新店人,十几岁失去父母,十三岁来到南平的瓷厂做学徒。对我来说,工作的陶瓷厂就是我的家,失去家的感觉,你们有过吗”。

当人们开始用工艺大师、陶瓷艺术家等头衔去“犒劳”他时,他却如履薄冰。 陈大鹏身上,为名利所累的成分全然不见。

这款陈大鹏华北油滴撇口盏,陈大鹏于2000年拉坯,因为这种高度低,口径大的大撇口器型,非常难以烧制,陈大鹏将坯胎搁置至今。直至今日,陈大鹏才上釉,烧制,最终出来两只成品。这款作品,整个市场,仅有两只,一只有幸被笔者收藏,另一只流落在外,下落无从得知。

陈大鹏——油滴撇口盏欣赏
孤品 陈大鹏华北油滴撇口盏

仔细端详这款作品,油滴大小均匀分布,晶体厚重,层次感强。每一块油滴斑纹,都如珍珠一般,圆润饱满,晶莹剔透,错落分布在釉面上,有《琵琶行》里“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意境。铁胎铁骨,胎体厚实,质感上乘。整款作品完美无瑕,孤品之作,收藏价值高,升值空间潜力无限。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