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盏养出的彩光艳丽,美的震撼人心。养盏出不出彩光,出了彩光,彩光效果好不好,关键都在选盏。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时养几只建盏,养盏的手法相对固定一样,结果并非每只盏都会出彩光,即使都出彩光,并非每只盏彩光都一样的美,道理很简单。
因为窑火烧成的盏面斑纹各有特质,盏与盏不一样,茶水能催生彩光,却无力改变烧制而成的特质。什么样特质的盏可以养出彩光,挑选有什么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养兔毫选盏的秘诀。
我们先从养盏的角度来了解兔毫斑纹的特点。
首先,希望你有一只高倍放大镜,确保能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兔毫斑纹世界。
兔毫的形成肉眼看兔毫盏的釉面上下透露出错落有致密集分布的条条毫丝,因形状如同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产生兔毫斑纹形状的原因是,窑火中生成的熔状析晶体受到釉水垂流和自重的合力作用,自然向下垂滴,流动时间足够,冷却固化变成线状的斑点形式,全盏面的线状斑点就组合形成了兔毫纹。
兔毫的形式斑纹是由斑点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兔毫纹的斑点,斑点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直线,有的弯曲,有的扁平,有的圆滚,甚至上下数颗斑点组合成一根兔毫丝,形式多样,但有一明显共同特点,所有斑点都有重力向下拖长的痕迹。放大镜下的兔毫纹一点都没有纤纤细细的兔毫模样,叫兔毫纹,仅仅是个名字而已,向下拖长的析晶体形态才是界定兔毫纹的本质要素。
兔毫斑点的烧成状态兔毫斑点烧成后有两种状态,晶体状态和金属状态。斑点析晶形成时是无色透明体,然后变成乳白不透明体,再后转变成表面有光泽的白色金属体。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每颗向下拖长的兔毫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此斑点烧成的状态——透明的晶体状态或不透明的金属状态。一只盏面,烧制过程多种因素影响,烧成后出现二种状态斑点共存的现象非常常见。
兔毫纹颜色的产生通常,肉眼看到兔毫纹带有某种颜色,就称其“蓝兔毫”、“绿兔毫”、“黄兔毫”、“银兔毫”和“红兔毫”等等。兔毫纹呈现颜色,肉眼看来现象神奇,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很容易就看出兔毫纹产生颜色的真相。兔毫斑纹产生各种颜色原因,一种是反射光生成颜色,透明无色的晶体状和白色金属状的兔毫斑点能折射釉底的蓝色或绿色,就产生出蓝兔毫和绿兔毫,白色金属状的兔毫斑点折射自然光就产生银兔毫;另一种是斑点表层覆盖物产生颜色,兔毫斑点表层氧化物生成的各种颜色就产生出黄兔毫、金兔毫、红兔毫,烧干的釉层氧化物覆盖着就成了黄褐色兔毫等等。知道兔毫纹的产生颜色的原因,选盏实践中请注意,千万不要只听名字不看斑点,一听说“绿兔毫”,就得用高倍放大镜看清楚是晶体状斑点反射的绿兔毫,还是金属状斑点泛光的绿兔毫,还是氧化物覆盖斑点的绿兔毫,养盏时三者的差别相当大。
经常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兔毫斑点,一定能增加许多兔毫盏的新认识。
选兔毫盏时注意观察聚集在兔毫纹之间的斑点熔碎片,这些熔状碎片非常容易出彩,而且出光猛烈,光彩鲜艳,大大增强了兔毫盏的彩光视觉冲击力。选盏时用心观察,稍稍调整光线角度,很容易在兔毫丝的夹缝之间看到熔状碎片带。还有一种烧成状态不好的兔毫斑点,肉眼看仍似纤细柔长的兔毫丝,但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拖长形状的兔毫斑点非常薄,几近透明,薄片中甚至出现穿透的孔洞,这种薄片斑点越薄,孔洞越多越大,出彩质量就越差,选盏时应特别注意。
不同的烧盏师傅,甚至同师傅不同批次的兔毫盏,同样烧成了金属状斑点,养出彩光的时间有的短,有的长,而且,彩光的质量也大有不同。胎泥和釉料的配方不同,烧制手法的不同,烧制出不同的析晶斑点,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选盏时靠经验选择,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只能先找一只试养,养过知道了其盏性,再决定是否需要在同批次的盏中挑几只,常常一错过,再也碰不到了。
经典的颜色兔毫纹,出彩光的前景扑朔迷离。传统经典的兔毫盏大多都有颜色的兔毫纹,如黄兔毫、红兔毫、金兔毫、灰兔毫等等。产生颜色的原因是斑点析晶体被重力拖长的同时,斑点表面生成了有颜色的氧化物或被有颜色的氧化物覆盖,冷却固化形成有颜色的兔毫斑纹。这类颜色兔毫盏烧制时还原较弱,斑点烧成质量较一般,加上表层氧化物影响,养盏出彩的概率很低。想想看,用茶水滋润化开这些斑点表层生成或覆盖上的氧化物,再把低质量斑点养出彩光,谈何容易?这类盏数量很多,价格相对便宜,许多初学者偏偏挑选来养,所以,才有“兔毫难养,养得再久,也出不了彩光”的说法。这些颜色兔毫纹的盏难养是肯定的事实,其中有些盏偶尔还是可养的,但很难养,要养很长时间,而且养出的彩光不一定很美,建议初学者不碰,有经验的可以练练手。我个人做法,偶尔挑选这类盏用做饮茶使用盏,每天一边喝茶一边观察其变化,了解出彩的规律。
兔毫斑点釉上釉下,彩光各有千秋。建盏内外盏面有玻化层,玻化层厚,兔毫斑点沉在釉里,称为釉下斑点,玻化层薄,斑点露出釉外,称为釉上斑点。兔毫盏有全釉下斑点的盏,也有全釉上斑点的盏,有时,盏面釉层有厚有薄,或局部有釉,局部无釉,就会出现半釉下半釉上斑点的盏。有人认为,釉上斑点裸露在外容易吃到茶水,比较容易出彩光,釉下斑点藏在釉下不容易吃到茶水,影响出彩光。这是误解,釉层有许多气泡孔和空隙,加上露胎处,茶水非常容易进入胎体滋润釉下斑点,相反,裸露在外的釉上斑点在窑火中容易受到氧化物的影响,反而养盏时难度不小。
兔毫盏的釉下斑点和釉上斑点只要烧成状态到位,都能养出彩,但彩光的风格不一样。釉下斑点出彩,全盏面的兔毫斑纹的彩光,经过玻化层的相互折射,同时闪掠着炫丽娇艳的七彩光波,异常美丽;釉上斑点的彩光,遒劲粗犷,犹如一片片花团锦簇似地先后开放。二者的风格相差很大,喜欢者各异。
兔毫盏出的彩光在养盏过程中同样会变色,从暖色调变到冷色调,再变到暖色调,出彩、消失,再养再出彩,循环反复,如同花一样一季一季开放。釉上斑点的彩光颜色变得快些,消失也快,釉下斑点有釉层保护,彩光颜色变化更慢些,持续周期也更长久。只要有茶水滋润,不管釉下还是釉上的彩光兔毫盏就能一轮又一轮不停地绽放彩光,选对盏真是相当超值。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