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建盏的坯釉性质和宋代烧制条件构成了建窑烧制建盏的成品率低,釉面斑纹变化莫测,优劣差别大这样一个重要特点。从现存的实物和废址堆积如山的残片可以看出,兔毫盏的条纹有粗细、长短、疏密、清晰与否等等之分。
条纹色彩有金、银、黄、灰等多种;而变形、起泡、粘底、过烧或无斑纹的残片满目皆是。并且玉毫条达的银兔毫所占比例很小,斑点状花纹的油滴亦十分稀少。
建窑产品的上述烧成斑纹偶然性的特点是解释建窑许多问题的基本依据。
(1)建窑胎釉烧成特点决定了建窑的地位
在斗茶盛行的宋代,建盏能够独受青睐,其魅力主要在于建盏黑釉表面的斑纹多种多样、绮丽多彩这一奇特的艺术效果上。
如果没有釉面斑纹,则只是普通的黑釉盏,即使坯质再好,建窑也不会有太大的特色。
如果各件建盏釉面斑纹千篇一律或优劣差别不大,那建窑就不会有什么名扬天下的奇珍神品。
在建窑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建盏珍品是在偶然中又是必然会产生的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产物,也是凝集众多窑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建窑在世界陶瓷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是由建窑产品的胎釉配制及其烧成特点决定的,因为它蕴含着令人神往的迷一般的建窑最本质也是最丰富的内涵。
(2)建窑上述特点决定了建窑只能是一个民办性质窑,「供御」、「进琖」铭不能作为判断建盏「珍品」的依据。
从建窑烧造自然斑纹的偶然性的特点可以推测,假如某一条龙窑由官办专烧贡品的话,一则难以保证精品的数量,二则所剩众多斑纹平常或无斑纹的建盏难以处置,所以从烧制成本考虑贡品只能是从众多民间龙窑烧制的无数建盏中挑选出来的精品。由朝廷建设窑炉去烧制这样偶然性很大的精品是不大可能的。
另外,建窑产品的烧造特点也决定了建盏珍品很难在底足刻有「供御」的建盏上烧制出来。
从现存实物可以看出,刻有这样字样的兔毫残片很少有釉色绀黑、玉毫条达的效果,而日本收藏著名的曜变和油滴珍品底足却没有刻「供御」或「进琖」这类铭文。
据上面分析可知,在保证贡品质量与数量前提下,作为贡品的建盏底足不可能都刻有「供御」铭,而刻有「供御」铭的建盏只能有极少量遇上能烧成精品而被选入皇宫。
总之,底足刻有「供御」或「进琖」这些外观现象反映不出建盏「珍品」的本质,所以不能以其作为判断珍品的依据。
(3)上述重要特点决定了判断建盏珍品的首要条件
现在有些人,把建盏废品当宝物收藏研究;或见到斑纹特殊的就标新立异套上一个珍品名称;或从碗口的金扣、银扣、铜扣来论品位高低;但也有人认为各种不同花纹的建盏仅是花色品种不同而已,没有多少贵贱之分。这些情况都反映出有必要区别出建盏珍品的重要。
判断建盏珍品的首要条件是,建盏的斑纹必须是由灰釉在窑中烧成时天然形成的,并且是优异的。这是由建窑特点决定的,它才能反映出建盏斑纹的本质和艺术特征。
斑纹的本质包括构成斑纹的物质和形成过程,如兔毫、油滴、曜变构成其斑纹的物质是灰釉中铁氧化物析出的晶体;斑纹的形成过程是在窑中烧成时天然形成的。
这些建盏是建窑的主产物,它们能充分体现建窑的特点,具备建盏的特有风格。
而黑釉白斑盏形成斑点的物质是后加的白瓷釉,不是铁氧化铁晶体,斑点的形成是靠人工装饰的,所以其斑点的本质与油滴根本不同,它不反映建盏独具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张 爱华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