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盏的爱好来说,想必大家都知道油滴是有两类,一类是建窑油滴,另一类是华北油滴。这两类油滴外观粗看很相象,所以经常被人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外观特征区别很大,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以大师李达的作品为例,一起去了解下。
(一)烧制条件不同
建窑油滴的烧成温度在1300摄氏度之上,而华北油滴在1240摄氏度左右。建窑油滴必须在还原焰中烧成,而华北油滴在氧化焰或还原焰中都可以烧成。下面笔者主要介绍华北油滴的形成烧制难度。
华北油滴的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气泡机理。
当窑温烧到1200摄氏度之上时,由于此时釉已经熔融,粘度很大,釉料中的Fe2O3分解产生的小气泡被封闭无法逸出釉面,随着过程继续,釉层中小气泡越来越多,并逐渐合并成大气泡,由于釉层中气泡具有富集铁氧化物的能力,使得釉料中铁氧化物逐渐迁移并聚集在气泡周围,当釉层中的气泡增大到足以克服釉层阻力时,气泡便破裂,形成一个类似火山口的凹坑。随着烧成继续,这些凹坑被周边的釉逐渐填平,而聚集在气泡周围的铁氧化物也显露出釉面,在冷却过程中,便析晶形成华北油滴的斑点。
华北油滴的外观特征是由它们的形成机理决定的,其区别有:
(1)华北油滴斑点是均匀分布的,因为它是由气泡形成的,有釉的地方就有气泡,所以斑点布满整个釉面。
(2)华北油滴斑点大小与釉层厚度密切相关,因为釉层越厚气泡越大,“火山口”也越大。一个“火山口”的凹坑拉平后就是一个斑点。而斑点的形状也取决于凹坑被拉平时的形状。
华北油滴斑点内无沟纹,是因为铁氧化物均匀聚集在气泡周围。斑点内有无沟纹是区别两类油滴的根本标志。不管两类油滴的大小、形状、疏密、色彩等特征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的形成机理会从斑点内沟纹显露出来。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华北油滴有了初步认识。下面对华北油滴油滴的烧制难度问题作些分析。判断一件瓷器的烧制难度,可以从坯、釉、窑温和窑中气氛这四个制瓷因素的制约程度考虑。
(一)华北油滴烧制难度问题
坯对华北油滴的形成没有影响,在白坯或氧化铁含量最高的黑坯上都可以烧成,而且因其烧成温度较低,用黑坯也不易气泡,变形。由于华北油滴的斑点取决于气泡,在釉层厚度不变时,气泡大小取决于温度高低,若窑温偏低,气泡难逸出釉面,产品会留下泡痕,若窑温偏高,气泡破灭后的凹坑难填平,并且斑点不圆,甚至散开消失。所以华北油滴的烧制难度在于烧成温度范围很窄,而釉面斑点越大、越圆、越清晰的烧制难度就越大。但是宋代烧华北油滴没有使用还原焰,所以斑点的分布和清晰度以及色彩等方面难与建窑媲美。现代烧制的有些华北类型的油滴,釉中含有强熔剂,就不易出现泡痕,其特征是釉面光泽度高,玻璃感强。所以内行的人更欣赏光泽度低的釉。
由于油滴斑点是氧化铁结晶体,氧化铁中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例不同,斑点效果就不同,而还原气氛控制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例,它对斑点的形态与色彩影响极大。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张 爱华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