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盏,是宋代建窑产量最大的茶盏,也是宋代茶盏的代表。宋徽宗所言“玉毫条达者为上”,就是指建窑兔毫盏。同为兔毫,也有上下之别,本文将介绍兔毫盏的鉴赏方法。
今天【白话】的主题是【兔毫盏】。
1、兔毫盏为什么叫“兔毫”
兔毫盏的析晶斑纹形态为黑色釉层中透出均匀细密的丝状筋脉条纹,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兔毫一词从宋代就开始流行,历史悠久。
兔毫盏是建盏最为流行的品种,考古成果、传世名品和历史文献都屡屡证明它的崇高地位。
宋代与饮茶有关的诗词常常称颂歌咏兔毫盏,宋代多本茶书亦以建窑兔毫盏为茶盏之尊,《茶具图赞》甚至将十二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直接画成兔毫盏,其标志性地位毋庸置疑。
2、兔毫的表现与鉴赏
虽然兔毫盏产量较高,但要烧出精品,从古至今,都并非易事。看到建窑遗址成山的兔毫碎片和残件,就会知道宋代窑工为烧制一只精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
兔毫纹的形态、色泽、清晰度、分布状况变化多端。形态有长短、粗细、弯直等分别,色泽有金、银、褐等颜色,分布状况有疏密之别。
简单来说,兔毫分布疏密有致,形态条达有力、边界清晰、结晶立体者为佳品。
所谓疏密有致,就是兔毫覆盖的区域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养眼的兔毫盏,会让人感觉兔毫从盏心往盏沿放射,远观近玩都很舒适。
而色彩上,业界普遍认为银蓝、银系斑纹比褐色系更珍贵、美观。
建盏在烧制过程中,会经历温度和气氛的变化,形成自然的结晶斑纹。这种变化无法人为控制。
同一只珍品建盏中,可能会有不同状态的斑纹存在。也许一只盏的会同时具有清晰的有不清晰的,有厚的有薄的,有密的有疏的,甚至形成不同颜色。
总体来说,鉴赏兔毫盏的釉色,要从毫纹的形态(长短粗细立体感清晰度等)、分布(疏密)、颜色(底釉与毫纹色彩)上入手。最好能在自然光下观看,加水看也会有惊喜。
“兔毫”作为自然烧成的釉色,能形成有规律的拟物纹理,是窑变釉中的杰出之作,也是建盏跨越千年,仍是爱盏之人的追求。希望本文对喜欢兔毫盏的朋友有所帮助。之后还会陆续介绍建窑其他釉色的鉴赏方法。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