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盏现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曾经在大阪市立东洋美术馆举办的《黄金时代的茶器——十七世纪的唐物》特别展中展出。日本杂志称其为“极其惊艳”的“唐物天目”。
这只盏的釉色,与当时日本茶人所见的多数“唐物天目”并不相同,其色非黑非青,而是明快的黄绿色,黄绿色中又带着星星点点的深色结晶,衬以含铁量颇高的灰色铁胎,把玩起来别有意趣。
在16世纪,这只盏曾被日本的名医曲直濑道三曾收藏过,称其为“蓼冷汁天目”,归为黄天目。蓼,别名为水蓼、辣蓼。生长于水边,可作为香辛料,亦可入药。有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等功效。可见蓼汁是医者平时会使用的药汁。曲直濑道三作为医圣,把它叫做蓼冷汁,也许是因为这只盏的釉色令他联想到了平时所用的水蓼汁液。
京都国立博物馆这只蓼冷汁天目颜色偏黄,釉里有些小小的黑色颗粒,从釉面上看未必是最好的,但是这只盏记录了名医曲直濑道三的故事,变得无可取代。其实,在中国,建盏和医学也有很多联系,南宋的杨士瀛是一个医学家,他写的《仁斋直指》中有“治痔猪胆膏:猪胆七枚,各取汁。以建盏盛,炭火熬成膏。”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普济方》里也说“用建盏一只于火上熔朴硝成为珠子”“用大建盏,内熬蜜沸,入丹砂”,都记录用建盏制药,这跟建盏耐得住炭火的大铁胎有很大关系。
而在中国我们称之为茶叶末釉,底釉上分布的粉末状深色结晶,类似茶叶末的感觉。茶叶末釉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茶叶末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285℃左右。
其烧成难度大,低温阶段用氧化气氛烧制,到980℃左右以后,若转为还原气氛烧制则发墨绿色晶点,俗称"蠏甲青";若继续氧化烧成则发黄色晶点,俗称"鳝鱼黄"。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茶叶末釉就是很难烧出的,存世的全品并不多见。据资料统计,建窑窑址生产的釉器中,带兔毫纹的约占60%,绀黑或纯黑色(乌金釉)约占25%,油滴、鹧鸪斑、、酱褐、酱绿(茶叶末釉)等其他釉色及纹饰约占5%,生烧品约占10%,而茶叶末色,为建窑之罕见者。
在稀有程度上,茶叶末釉建盏值得收藏。在美观程度上,茶叶末釉盏的特殊绿色,精美的开片以及点状结晶,都是有个性且耐看的。综合以上两点,宋代的建窑茶叶末釉盏也很受藏家的欢迎。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张 爱华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