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知识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相传宋元时期浙江天目山佛寺林立,日本禅僧多至天目山留学求法,回国时常带回天目山寺院中所用的建窑黑釉盏,因此这类茶盏就被称为 “天目” 。这是“天目”来由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说法。但“天目”之说,至今在陶瓷界和日本茶道界仍存在着令人莫衷一是的看法。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日本茶道界广为人知的史料,如《禅林小歌》(1394~1428年)、《君台观左右账记》(16世纪初)、《山上宗二记》(1588年)等,有关“天目”的汇总信息:“天目”作为饮器的名称至少在14世纪就出现于文献中。
例如,品评足利将军家藏唐物的《君台观左右账记》中,所载的茶碗排名是:曜变建盏(值万匹绢)、油滴建盏(值五千匹绢)、兔毫建盏(值三千匹绢)、鼈(鳖)盏(值千匹)、乌盏(即黑釉,价廉)、能(或鲐、态)皮盏(廉价)、天目(不是将军家的御用之物,谈不上价格,即便宜得说不上价格)。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16世纪初期,“天目”的上品被称为“灰被天目”,而建盏类茶碗有许多等级,建盏也不包含在 “天目” 之中,与“天目”同属于 “土之物”的范畴, 其价格远远高于“天目”。
16世纪以后,有关“天目”的记载在日本文献中不胜枚举,名称情况相当复杂。其中熟悉的名称有“天目”、“曜变天目”、“白天目”、“珠(朱)光天目”、“黄天目”、“濑户天目”、“油滴天目”、“玳皮盏天目”、“菊花天目”、“鹫天目”,也有不为人了解的其他“天目”,甚至有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白天目”。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可见,16世纪以后,在茶道界“天目”已作为一种固定式样的茶盏总称而被使用着。可能只要是此类钵形的茶碗或类似这种形状的茶碗,不分产地(即进口货或者国产货),不分釉色,甚至可以忽略除器形以外的其他装饰特征而将这种形状的茶碗直接冠以“天目”的名称。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在16世纪初,建盏与天目是茶盏中等级不同的两个种类,建盏的价值及地位远高于天目茶碗。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但是,建盏究竟何时与“天目”划上等号?何时开始“天目”的概念中包含了建盏?
尽管在16世纪末,建盏与“天目”分开称呼的情况依然存在,但是,由于“侘茶”的盛行,日本茶道界的审美观发生了转变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19世纪以后,在日本茶道界,“天目”已演变为包括中国建窑系列、吉州窑系列茶碗以及所有与那种束口、深腹、高圈足茶碗形状相同或接近的各类唐物茶碗或和物茶碗的总称。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天目”等同于黑瓷的说法究竟始于何人,由于资料的缺乏一时无法确定,但明确将黑瓷与天目划上等号的推波助澜者非小山富士夫莫属。1974年,日本平凡社发行了全48卷的《陶瓷大系》,小山富士夫在文中起首就写道:“施黑色釉药的陶瓷器,在日本被俗称为天目。青瓷和天目,它们所反映的幽玄的精神特质是东洋陶瓷所特有的。”

于是,“天目”成为黑瓷的代名词,并迅速普及。这一说法,随着《陶瓷大系》的传播,在中国学术界也广为盛行。但是这一说法,日本茶道界并不完全认同。

早在宋代,留学中国浙江天目山一带的日本禅僧们,就把当时的黑釉系茶碗(其中也有来自建阳窑的建盏)当作宝贝带回国,他们把这类黑釉茶碗称为天目碗。

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类茶盏的国际通用名,日本和台湾有许多陶艺家,都有烧制天目釉茶碗,不仅釉色变化丰富,且胎质较细腻。

如今,在日本和台湾一般都通称“天目盏”,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三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是稀世之珍,极受重视。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建盏: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施半釉,而器物唇边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因胎土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

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盏是天目釉系中的一个品种,也是最高端的品种,产自福建南平地区的黑釉茶碗,才能称之“建盏”,它与其它窑口所产的天目有着本质的区别,除了产地不同,胎和釉料也不同。

为什么国际上都称建盏为天目盏?(深度分析)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张 爱华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