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知识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又称永和密,创烧于唐,宋元时得到了较大发展。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密遗址之ー,也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ー,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在借鉴定容、磁州密、龙泉密、建窑、景徳镇窑艺术的基础上,吉州窑別具匠心,创造出了

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等产品,世间罕有、独一无ニ。吉州密茶盏在宋代大量出口海

外,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里和收藏家手中都可见吉州密的名贵产品。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纵观全国,从烧黑釉盏的窑口来看,最善于装饰黑釉盏的非江西吉州窑的工匠莫属,木叶盏就是吉州容最典型的作品。吉州窑的木叶盏是将天然树叶用水浸泡腐烂,留下叶茎和叶脉,在上面施上一层极薄的黄釉,贴在已施过黑釉的盖内,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所得。宋代的木叶盏内的叶脉非常清晰,叶片自然灵动。我们会禁不住佩服古人的想象力,他们竟然用天然的树叶来装饰黑盏。吉州窑的窑容工们还把剪纸花样移植到黑釉茶盏上,他们将剪纸贴在已经上过含铁量较高的底釉器上,再施上一层含铁量低的石灰钙型竹灰釉,然后别除剪纸入窑焙烧,剪纸的图案就会在盏内若隐若现。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除了用剪纸和木叶来装饰茶盏外,吉州密的黑釉盏本身也可以烧出不同的釉色。其中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釉色,是由黑、黄等色交织混合在一起而成,像一种海龟甲壳的色调,在宋代称玳瑁盏,在日本则被称为“玳皮天目”。这种玳瑁纹和有机宝石玳瑁一样,鲜明洞泽。吉州窑也能烧出兔毫,而且还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工艺,即先施上一层富含铁的褐色底釉,再施黑种。在吉州窑的黑釉盏中,有兔毫的茶盏都施上了褐色底釉。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吉州容黑釉盏的特征:

1.造型

吉州密的黑种盏基本形制是大口小足,口唇较薄,略微向外卷。口沿下端内收,颈部有一道凹棱。壁斜,下内收,形似漏斗或斗笠,呈栗壳色。盏口有敞口和敛口之分,形体有大、小之別,小者一般口径为10-12厘米,大者口径为14一16厘米。茶盏造型挺拔,内敛秀丽,上大下小,重心不稳,实用性明显不足,是专门为斗茶而设计的。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2.胎质

胎质中含有大量的砂粒,因此胎质粗松而吸水力强,看起来像陶,敲击时却有金属声,这成为其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胎泥含砂量高,所以修胎时常发生阻刀、跳刀的现象,器底及圈足内有明显的跳刀痕。而胎体表面留下的波浪痕经施釉后,其痕迹虽有所减弱,不太容易发现,但仍能在胎表触摸到竖条形的起伏。如果侧视的角度恰当,用肉眼就可以看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3.底足

唐末五代,碗、盘、壶的底足大多为玉璧足饼底、矮圈足,到了北宋前期则变成了高圈足、大圈足,中后期又演变为矮圈足。到南宋早期,底足已经发展成了假圈足,中期圈足直径逐渐缩小,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再在近足处横旋一刀,外观与圈足相似。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4.施釉状况

除木叶纹和剪纸贴花等工艺精致的瓷器外,大多数釉层比较薄,器外壁施釉均不及底,流釉现象并不多见,瓷器釉层较薄,器内壁则不施釉。北宋早期,一般只施半截釉,以防止粘釉;南宋时期,用密钱(垫圈)来保持叠烧器物之间的间隙,从而解决了粘釉的问题,器物外壁只露少许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釉不及底南宋中后期,密钱变薄,器物内外壁满釉,仅圈足内露胎。由于釉料稀、施釉薄,黑釉瓷口沿多呈现淡淡的黄线圈。冷却后,几平所有黑釉密变瓷的釉面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纹和许多缺釉毛孔,显得粗糙而干涩。但只要放进水里,水分立刻就会填满釉层表面的毛孔,釉面因而变得浑然一体、莹清透。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5.釉色

吉州窑黑釉盏有乌金、兔毫、玳瑁纹、铁锈斑等釉色,还有特殊的木叶或者剪纸的装饰,如玳瑁盏、木叶贴花、剪纸贴花、兔毫盏,都是黑釉盏中的精品,鹧鴣斑更是精品中的极品。

宋代八大窑口之一“吉州窑”,木叶盏独一无二!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张 爱华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