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知识

宋徽宗是如何评判建盏的 《大观茶论》中评判建盏的标准

宋代徽宗,与其说是一位被艺术耽误的帝王,不如说是一位投错了胎的艺术家。让徽宗痴迷到著书立说的谓之建盏。

宋徽宗爱斗茶,经常宴请群臣集会品评茶的优劣。建盏也随着上流社会的喜爱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皇帝御用,而徽宗本人作为品茶高手,对于什么样的建盏好,也总结了他自己的一套理论。

宋徽宗是如何评判建盏的 《大观茶论》中评判建盏的标准

由他著作的《大观茶论》里面就有标准关于好的建盏的评判标准: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宋徽宗的这段话是从三个角度评判建盏的,即盏的釉色、盏的器型、盏的实用,我们来一一看起。

宋徽宗是如何评判建盏的 《大观茶论》中评判建盏的标准

釉色要够美

黑瓷的釉色首先要够黑,以泛青光的为上。泛青光的黑釉看起来透气、深邃,像夜晚的星空,有灵动之气。玉毫条达者说的是建窑兔盏,宋徽宗认为兔毫盏是最好的。

 

兔毫建应在黑色的釉层中透露均匀细密的筋纹,像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密柔长为最佳。

 

兔毫盏有两种,一种呈金黄色,称“金兔毫”。另一种呈银白色,本应叫“银兔毫”,但古时的玉比金贵,加上烧出银兔毫的数量极少,因此称为“玉毫”。“玉毫条达”要求盏的毫纹要柔长细美、丝丝邻扣,由盏口延伸至盏底的银豪。

 

茶盏要够宽大

“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

 

宋徽宗认为,好的建盏,底部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底部深,茶汤就像直立在盏中一样,易于茶筅击打出乳白的泡沫;底部够宽,才能自如地运转茶筅不受束缚。

 

然而多数建盏其实都是口大底小的,圈足也比较浅,一起看看建盏都有哪些基本形状。按照目前分类,建盏主要有撇口、敞口、束口和敛口四种。每种形态又有大、中、小三个,建盏多数是小盏,偶尔会遇见中型盏,大型盏是极少的。

 

撇口盏

口沿向外撇,沿稍有曲折,斜腹或者微弧度。这种大敞口容易散热,是夏天的专用。

 

敞口盏

口沿也是外撇,尖圆形沿,腹部斜直或者弧度非常小,腹部较浅,整体形状像漏斗,也叫斗笠盏。这种盏以小型居多,基本功能和撇口盏类似。

宋徽宗是如何评判建盏的 《大观茶论》中评判建盏的标准

敛口盏

口沿微微向内收敛,腹部呈斜的弧形,整体造型比较丰满。以中、小型盏常见,小型的比较常见。有的敛口盏不是圈足,而是圆饼状的实底。此类茶盏多用在大型盏点茶后的分杯,便于茶客饮用。

 

束口盏

撇沿束口,腹部较深,底部宽厚,器型整体较饱满,也比较沉。比较有特点的是束口盏在口沿下有一圈大概1.5厘米左右的注水线,就是向内束成一圈的浅显凹槽,这个槽用于斗茶时把握茶汤的分量,避免外溢。符合“底差深而微宽”,是宋徽宗心中完美的盏型了。

 

建盏的釉色所呈现出的变幻莫测、绮丽多彩的花纹,是“天工”与“人巧”的绝妙邂逅,每个建盏入窑,都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和期待。

 

时至现代建盏已经是很稀少的茶具了,如果有人用来待茶,一定是视来客为贵宾。无论是用于观赏还是送人或是收藏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收藏交流建盏,清添加建盏仙子个人微信号:zah14759988888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张 爱华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