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盏的釉色,古往今来文人雅士所做的描绘并不少,宋徽宗的"玉毫条达"、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蔡襄的"兔毫紫瓯",晁补之的"鹧鸪金盏"等等,都描绘了建盏釉面的各自形态特征。并且随着建盏文化的日益复兴,建盏釉色也趋于创新和多变。在以往一袭黑釉的基础上磐涅重生,衍生出流连的五色,斑斓的彩光。但由于建盏的釉色变化实在太多,导致至今并没有公认的统一观点。小编结合以往的文献资料,对建盏釉色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
纯黑釉古籍称为"绀黑"、"乌金",呈色为纯黑光亮,表面无斑纹,是建窑最原始的釉色,也是窑口烧制的本色。乌金釉讲究的是光润透亮、色黑如漆,釉面质地细腻、净亮如镜。部分斑纹较少或极难直接观察,达不到兔毫等标准的盏,也归类到乌金釉盏中。这类盏器釉内气泡细小而多,呈雾气状成片分布。有的釉面可见到棕眼,有的黑釉内散布状若芝麻大小的金黄色结晶斑点,有的黑釉色黑如漆,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重叠密布的银白色结晶状斑点。
传统的兔毫釉
从宋代史料上看,关于建盏的釉色斑纹只有兔毫、鹧鸪斑两种专称,至于曜变、油滴、灰被等词均源于日本。"兔毫釉"如其名是指颜色绀黑如漆的盏器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条达、温润晶莹。在宋代与饮茶有关的诗词常常称颂歌咏兔毫盏,宋代多本茶书亦以建窑兔毫盏为茶盏之尊,《茶具图赞》甚至将十二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直接画成兔毫盏,其标志性地位毋庸置疑。兔毫釉细分之下,根据颜色、形状的差异还可分为金、银、异毫等几种。
北宋初年陶谷《清异录》中记载:"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点试茶家珍之",由此可见鹧鸪斑的珍贵程度。鹧鸪斑盏的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纹为斑点状,形若孔雀之羽,层层叠叠,若开屏之状,纹理过度舒畅、自然。特别是黄色鹧鸪釉若鳞若羽,片片重叠舒展,真真是"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
"油滴"一词,在我国的古籍中罕有记载。"油滴天目"这个名词是由日本人创造出来的,用来称呼当时从中国进口釉面上密布银色或赫色星斑的黑色建盏。在日本应永年间所著的《禅林小歇》一书中首次出现"油滴"、"曜变"、"天目" 。油滴是一种形象的叫法,顾名思义就如同水中漂浮的油珠,指在建盏釉面上散布的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油滴样式有"金油滴"、"银油滴"、及其他五彩之分。
日本著名中国古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在《天目》一书中曾给出曜变的释义:"建窑所烧,在挂有浓厚黑釉的盏面,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而其周围带有日晕状的光彩者为曜变。"曜变建盏釉面的彩光神秘幽远,仿佛蕴蓄大千世界 ,被称作建盏最为神秘的釉色。从1979年国家组织对建盏工艺进行恢复至今40年的时光中,建盏中的乌金、兔毫、油滴等釉面的形成原理和规律都逐渐被侦破,但曜变仍是建盏工艺里的谜团。
建盏釉色的变化取自于烧制过程中窑内温度氛围的改变,而传统的柴烧技艺以"不温不火,得其中和"的诗性与禅心,演绎建盏一器一式的变化万千,带来建盏偶然独钟的天然奇色,所以古人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来形容窑变莫测的釉彩特征着实贴切。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张 爱华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