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百科
建盏作为宋代第一茶器,宋朝皇室的御用茶器,传统名瓷,通常都采用正烧,所以建盏薄釉层比较薄,盏体内的釉比较厚,盏的外面则施半釉,以免烧制过程中发生粘底的现象。建盏的主流斑纹则主要有鹧鸪斑,油滴,兔毫,曜变,细分的话,兔毫有金兔毫和银兔毫,而这些名称就是根据斑纹的特点而命名的。说了这么多,那宋代建盏鉴别真伪的方法有哪些呢?
宋代建盏大多是口大足小的器型,通常以敛口和敞口的形式出现,就像一个漏斗。距离口沿处,大约一厘米的地方有一处,向内形成凸起圆棱一道,建盏外壁则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是没有施釉的。此外,盏体口沿上的釉大多为褐色,釉料大致上薄下厚,足底上处呈自然垂流滴珠的形状,亦成为“釉泪”。
建盏器型分为大,中,小三种,最常见的为中型,口径一般为10cm-12cm,高度5-6厘米,圈足则是2-3厘米的比较多。整体造型具有敦厚古朴,线条一般比较流畅,一眼可以看去就是给人带来一种追求古意焕然的感觉。
而宋代建盏的仿制品的外观却过于规整,胎釉看起来也有些稍薄,给人的感觉就是缺乏古韵、过于灵巧、器型尺寸也大一些。
宋代建盏所用的土料是建阳当地的土,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胎体厚度大概0.2至0.8厘米,底部最厚处超过1厘米,所以上手有点沉,感觉比较压手。因为宋代加工工较为落后,所以,胎土中含有大量的颗粒,并未完全粉碎,这也让建盏略显粗糙。胎体烧制过程中,受到窑内一氧化碳的影响,整体会呈现褐色,粗糙。
还有宋代修胎比较简单,轻率到烧成后还可以见到修胎时留下的棱角痕迹。此外圈足内常见留有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些残迹在烧制时结在一起,因此比较难以除去。
怎么判断真伪宋代御用建盏?
由于现代建盏的配料和加工工艺与宋代不同,比如胎面太细、整齐、略薄、外观太圆,底足也挖得更深一些,加上现在的烧制条件与古代有很大不同,所以现代仿胎不具有宋代胎体粗糙坚硬的厚重感。
大家都知道,建盏烧制的温度需在1300度左右,在这样的高温下,釉水会向下流动,加上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从而遭受侵蚀也较严重。当我们用手触摸边缘有毛糙的感觉,而通过放大镜的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粗糙的坑坑洼洼麻子底,甚至还能看见时隐时现的露胎处。
以上就是关于宋代建盏鉴别真伪的三个要点,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帮助,而且买盏时也要擦亮眼睛,最好选择比较正规的平台去买。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