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三次兴起的建盏文化,背后有怎样的历史原因

建盏百科

[导读]:建盏在有三次兴盛时期,一次是宋代的斗茶文化,第二次是日本的茶道文化,第三次是现在渐渐复苏的建盏热。要了解建盏为什么能流行,就必须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知道三次兴起...

  建盏在有三次兴盛时期,一次是宋代的斗茶文化,第二次是日本的茶道文化,第三次是现在渐渐复苏的建盏热。要了解建盏为什么能流行,就必须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知道三次兴起的建盏文化的故事。

三次兴起的建盏文化,背后有怎样的历史原因

  更早的时候,古人推崇饮酒,直到唐代中叶,陆羽写出了著作《茶经》,才让茶渐渐取代酒,成为最流行的饮品。少量饮酒被认为是有益于健康的,不过酒并不适合作为日常饮品,史书经常对喝酒误事的故事大书特书,更是有酒池肉林、酒后失言这样的贬义词,这就为茶的上位提供了条件。相较于狂放不羁的酒文化,修身养性的茶文化当然更受统治者喜爱,于是茶渐渐取代酒成为日常的饮品。上行下效,饮茶成为了王公贵族的专用饮品,不过此时的饮茶制茶工艺繁琐,因此平民百姓无福消受。

  宋朝的经济文化都处于世界前列,因此对于很多事情极有讲究,饮茶也不例外。于是我们的主角建盏粉墨登场。北宋中期由蔡襄总结了斗茶的习俗,写成了《茶录》一书,“茶色白,宜黑盏”,可见当时已经把建盏作为茶具。北宋晚期的宋徽宗甚至写了《大观茶论》来论述,“盏色贵青黑”,可以说当时的达官贵人都有使用建盏的习惯。既然建盏如此被当时的权贵所认同,那么会流传出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像是丝绸、瓷器这类珍贵物品,当时只有中原的王朝有能力制造,因此经常作为重要的商品和封赏往来于各个附属国,就比如日本。南宋时期的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带回日本,北宋末期又有南浦昭明禅师来学习茶文化。随之带去的也包括建盏。日本的文化有不少地方借鉴了宋朝,不过元朝灭宋之后开始尝试侵略各个附属国,因此日本的文化开始了有自己特色的发展。

  建盏的工艺相当复杂,既有材料的严苛要求,又有龙窑和气候的讲究,因此日本没有能力自己生产建盏,这反而使得建盏成了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物以稀为贵,元朝长期的混乱局势,使得日本自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茶道文化。日本的各种作品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茶道文化,而稀有的建盏则被奉为国宝,现在又反过来证明了建盏这一茶具的价值。

  元朝时期因为有种族等级制度,建盏和茶文化并不受蒙古人待见,故而在元朝时期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元朝被明朝取而代之后,迎接建盏的却不是新春而是寒冬。朱元璋出身贫寒,对于宋代流传的团茶颇为不满,于是下旨让全国改用散茶。茶渐渐流入民间,建盏这种品茶工具也因为圣旨勒令关闭,建盏的生产就此断绝。

  到了1978年,文化开始全面复苏,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建盏工艺的复原也被提上日程,在两年后,建盏技术终于宣告复原成功。近几年生活条件变化明显,建盏也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被重新提及,也就有了现在渐渐流行的建盏生意。这其实和近几年的光棍节等网购活动有关联,流行离不开人们对于消费的认同感,智能家具和个性化生活用品的流行,让人们开始追求更舒适的生活方式。饮茶的讲究,当然是对茶叶和茶具的讲究,国内有八大名茶,好茶肯定少不了,各种紫砂壶也不乏名家作品,那么想到建盏就不足为奇了。

  总结一下时间顺序和缘由:唐代《茶经》问世后,饮茶成为主流,宋代对茶文化更有讲究,用建盏饮茶成了当时的潮流;元明建盏渐渐衰落停产,日本因为不具备制盏技术,一方面物以稀为贵开始推崇建盏,另一方面也发展出了不依赖建盏的茶道,不过也把建盏抬到了相当高的地位;明代改饮散茶,饮茶渐渐在民间流行,80年代工艺复原,到了近几年生活水平提升,建盏饮茶渐渐被提及并开始流行。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